其他雜項:包括榷關關稅、典鋪稅契、覲費雜支等諸多雜項,但具體收入難以確切統計。僅以上田賦和三餉相加,財政收入就達到3750萬兩左右。
財政支出
軍費開支:明末內憂外患,戰爭頻繁,軍費支出是財政支出的大頭。崇禎十六年,戶部左右餉司新舊餉銀支出就達到2122萬兩,這是有明曆史上中央財政軍費支出最大數記錄,崇禎十年左右雖可能略低,但也應在千萬兩級彆。
官員俸祿:明朝官員數量眾多,加上龐大的宗室群體需要供養,這部分支出也頗為可觀。明末有20萬宗室,他們不事生產,完全依賴朝廷供養。
皇室開銷:宮廷的日常用度、修建宮殿等花費也不少。
其他支出:包括救災、水利設施建設等費用。明末自然災害頻發,用於救災和維持社會穩定的支出也不可或缺。
總體而言,崇禎時期的財政狀況嚴峻,每年都是入不敷出,每年都得虧損個數百萬兩銀子。
但到了陳平安這裡,陳平安壓根就沒有管理過朝政。
養活近200萬大軍的錢,也都是由朝廷稅收裡出的。
當然,這些錢,從國庫裡出來之後,全部都是經過陳平安自己的軍事後勤體係給發放下去的,文官集團們根本插不上一丁點手。
就算養了二百萬大軍,國庫每個月都有好幾百萬兩銀子的盈餘,這你敢信?
但事實就是如此,朝廷諸公們,一個個都是欺軟怕硬的主兒。
麵對沒有軍權的崇禎皇帝,他們一個個的可勁了欺負。
這會兒麵對陳平安這個手握200萬大軍的新朝新帝,文官集團們管理起國家來,竟然一下子就不缺錢了。
興修水利,籌糧救災,整頓吏治,開源節流,陳平安帶兵行走全國,收攏軍權的這一年時間裡,朝廷諸公們真的是沒少乾一些正事。
陳平安明白,這幫子文官們,這一個個都是在向自己展現能力以及表忠心。
當然也有在撈名聲的嫌疑。
文官集團們這麼做,一方麵是在表明自己有用,另一方麵也是怕陳平安這個新朝皇帝上任之後,會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
誰也不想被拿出來當那個被燒的典型。
因此,這一年多來,大家一個個的都是夾起尾巴來做“實事”,做“好官”。
再加上新朝成立以來,內沒有了農民軍的流竄,外沒有了韃子的入侵,以及陳平安要求推廣的玉米、紅薯解決了不少貧苦農民的溫飽問題,整個龍國境內一時間竟然稍稍有了一絲繁榮之象。
當然,這一絲絲的繁榮,其實僅僅是表象,僅僅是文官集團們稍微收斂了一番自己的貪婪之心,從朝廷身上吸血的力度稍微的少了一些而已。
大明朝的文官集團早已經爛到了骨子裡,他們如今的收斂,其實都不過是怕陳平安找到由頭,清算他們。
陳平安真要是信了他們,繼續用他們治理國家的話,新建立的龍國,估計也就存在不了多少年了。
....................
喜歡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請大家收藏:()雙穿明末:我帶領大明統治全球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