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大量基礎官吏的位置,還是改製科舉,都是文官集團的基本盤,皇帝給出的兩個方案,朝堂百官其實一個都不想選。
但是不選吧,又不可能,大量基層官吏不通政務,被皇帝要求革職的理由還是很充分的。
現在龍國的百姓,通過《龍國日報》的宣傳,都知道自己當地的父母官是有多麼的不靠譜,革職這些官員,皇帝這邊天生就占著大義。
前朝的那些科舉製度,選出來的人才,都是一些歪瓜裂棗,皇帝不放心,要用自己的人暫代全國各縣的基礎官吏,要重新改革科舉製度,同樣也是占著大義的。
無論是哪件事情,皇帝提出的要求都是堂堂正正的。
正是因為堂堂正正,眾人才難以抉擇,因為無論選哪個,都是在從文官集團身上割肉。
大量基層管理被皇帝掌握,不用說也知道,以後下麵的人就不好控製了。
要是匆匆以新《龍國律》為新朝第一次科舉製度的重點,那麼以後估計想改的話,絕對會非常的麻煩。
無論選哪個,都不是什麼好事兒。
盧象升“諸位聽我一言,兩件事,無論選哪一個,陛下派人暫時代管各縣官員政務之事,是不是都得需要執行?”
朝廷諸公聞言,確實是這個道理,陛下信不過現在文人集團的信號已經是很明顯了,無論選哪一個,陛下肯定是派人派定了。
盧象升“暫代人員一旦到位,陛下插手基層官員事情其實已經成了事實,既然如此,陛下控製在手的東西,諸位覺得是那麼容易能替換了的嗎?”
朝廷諸公默然無語,是啊,以龍國新帝的手段,人家拿到手裡的東西,哪裡會有再吐出來的道理。
盧象升“既然如此,那還有什麼好爭的,自然是選科舉了,改革科舉製度,可是關乎我文人階層的根基,這個必須不能馬虎。”
“以新《龍國律》核心,進行新朝後的第一次科舉,看似事急從權,但若先例一開,以後的事情可就難辦了。”
“本官以為,其他都沒什麼好爭的,但這科舉改革之事,必須得爭一爭。”
賀逢勝點點頭,第一個出口讚同“盧大人所言有理,不過這基層官員任命程序,需得經過咱們吏部下達,人可以是陛下指定的,但這規矩還是要有的。”
楊嗣昌“科舉事關重大,確實應慎重考慮,我也讚同盧大人。”
有了賀逢勝和楊嗣昌的讚同,眾人也都紛紛開始讚同。
兩權相害取其輕,皇帝既然拿到手裡的東西,自然不是那麼容易再從皇帝手裡搶回來了。
特彆這個皇帝,還是手握重兵,完全不受文臣控製的皇帝。
這樣一個皇帝,做事情還願意跟大家講規矩,那已經是非常不錯了。
真要是惹毛了皇帝,人家一旦不講規矩了,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時至今日,朝堂諸公才明白,大家手裡其實一點兒底牌都沒有了。
特彆是當皇帝說自己手下正好有不少精通基礎管理的人才,讓他們先去暫時代理那些被革職抄家的基礎官員的時候,朝堂諸公們就明白了,他們可能已經不是不可被替代的。
一旦大家也是可以被替代的,那文人集團還能有什麼底牌?
沒了,文人集團此刻已經連掀桌子的底氣都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