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試內容革新方麵,文章著重強調,《龍國憲法》成為重中之重,這意味著龍國將法治理念深深紮根於人才選拔之中。
未來的官員們從科舉的初級階段就開始深入學習憲法,執政時便能以法律為準繩,保障國家治理在法治軌道上運行,使龍國社會更加公平、公正、有序。
算學占比提升,是因為在國家建設中,無論是財政管理、工程建設還是商業發展,都離不開精準的計算,培養官員的算學能力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
儒學不再是刻板的八股取士,摒棄了形式主義,回歸到思想道德教化的本質,讓官員們汲取傳統文化精髓,提升道德修養,以更好地服務百姓。
雜學納入考試範疇,是龍國麵向未來的大膽探索。
物理、化學等基礎知識的學習,能拓寬學子們的視野,激發他們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索欲,為龍國的科技發展儲備人才。
對於廣設公辦學堂,免費教育這一舉措,文章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這打破了階層壁壘,讓寒門子弟不再因經濟條件而被拒之教育門外。
在公辦學堂裡,無論出身貴賤,孩子們都能接受到係統教育,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參與科舉競爭。
這不僅為寒門子弟提供了改變命運的機會,也讓龍國的人才選拔範圍大大拓寬,使更多有潛力的人才被發掘,真正實現“不拘一格降人才”,為龍國的繁榮昌盛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文章還展望了龍國的未來。
新科舉製度將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懂法務實、兼具科學素養的官員。
他們將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推動龍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蓬勃發展。
龍國也將憑借這一科學合理的人才選拔製度,不斷進步,開創屬於自己的輝煌盛世,讓龍國的百姓過上更加富足、安寧的生活。
........
新科舉製度的改革,通過《龍國日報》迅速傳到了每個縣,每個村。
至於為什麼能傳的這麼廣,那是因為每逢大事件,陳平安都會安排讀報人到各個村頭去組織讀報活動。
老百姓不識字不要緊,陳平安這個皇帝安排的人,直接到村頭去給你宣傳。
在這個娛樂極度匱乏的年代,到村頭讀報這種事情,就好比以前龍國家家戶戶還沒電視那會兒,村頭免費放電影的場景。
那真的是全村老小都喜歡去湊熱鬨啊!
這次負責到村頭宣傳的人,有了大變化,都是每個村或者是相鄰幾個村,公辦村學的學正親自出馬。
所謂村學學正,就是小學校長。
陳平安推行新的科舉製度,可是在大半年前,就已經在準備了。
陳平安在龍國全國總共提前建設好了四十多萬座公辦村學。
這些公辦村學,每一個都可以輻射相鄰的幾個村子。
每個村學裡,陳平安也都安排了學正以及少許教書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