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了一番眾人拍馬屁的話語之後,陳平安才一臉遺憾的開口道“可恨韃子狡詐,朕禦駕親征他們打不過,卻是逃的挺快,竟然逃到了朝鮮去。”
“這一次朕派了四十萬大軍入朝鮮,兵分三路,前後夾擊,定能來個甕中捉鱉,永絕後患。”
“陛下聖明!”
又是一片陛下聖明的讚揚之聲。
陳平安“此次遼東之戰,朕一舉滅掉了大清,並且在遼東土地上坐鎮了近一年,全麵整肅了整個遼東區域的民生政務。”
“現在的整個遼東,所有田地都是實行的土地公有製度,這種製度的好處就是人人都可以有田耕種。”
“田地歸國家所有,這就有效的杜絕了土地兼並帶來的土地資源分配不公的問題。”
“在朕看來,土地公有製度,非常有利於國家的穩定。”
“咱們龍國本土,之前通過重新丈量土地新增的那5.89億畝公田,也是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百姓無田耕種的困境,大大增加了朝廷的田賦收入。”
“公田製度好處多多啊,朕決定了,以後龍國本土,也將立法全麵實行土地公有製度。”
“當然了,私有財產同樣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原先擁有私田的百姓,還是可以繼續保留各自的私田的,但以後私田的規模,不可再增加。”
“民間以後雖然也允許開墾田地,但開墾出來的田地都需劃歸公田範疇,不再允許私有。”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山地,林地,河地,湖地,等等各種自然資源類型的土地,也都全部收歸國有。”
“具體的法律細節條文,由內閣商討擬定,再交由朕審核通過後,正式錄入《龍國憲法》。”
“關於這些收歸國有的自然資源土地的保護以及利用,內閣也要拿出一個章程出來。”
“這件事情就由盧愛卿牽頭負責,盧愛卿可有問題?”
盧象升“臣遵旨!”
盧象升麻利的領旨,也沒有其他大臣跑出來反對,對此,陳平安非常滿意的點了點頭。
以前,龍國本土雖然一直都在實行著土地公有製和土地私有製並存的政策,但卻一直都未真正的形成法律條文,寫入龍國憲法之中。
這一次,整個龍國如今已經徹底的穩定了下來,外患的大清也被滅了,陳平安自然要繼續對國內一些模棱兩可的政策進行徹底的定性。
私有土地規模不準繼續擴大,以前沒有涉及到的山地,林地,河地,湖地,等也都直接強製收歸國有。
至於那些占有山地,林地,河地,湖地的人願不願意,嗬嗬,陳平安才不會管呢,反正有手段占有山地,林地,河地,湖地的人,都不會是普通老百姓。
隻要不是惹民憤的事情,陳平安這個皇帝乾起來完全沒有壓力。
陳平安“盧愛卿,朕之前收到內閣的電報,說是福遼鐵路,京城至山東一路的分段已經竣工,並且已經試運行驗收通過?”
福遼鐵路自然就是龍國第一條貫通南北大鐵路的名稱,這條鐵路南到福建沿海,北到遼東,遂被命名為福遼鐵路。
本來福遼鐵路是不經過山東的,京城至山東一路的分段,是朝廷為了方便陳平安回山東,順便拍陳平安的馬屁,特意加上去的一段。
盧象升“陛下,京濟鐵路在今年三月六號正式竣工,三月八號正式開始的第一趟通車試運行,時直至今日,貨運車次總共運行52次。”
“從京城,至濟南,六百多裡的路途,僅需5個時辰左右便可到達,非常安全且便捷,並無出現過任何一次錯漏。”
“經過測試,京濟鐵路已符合商業運行之安全條件,內閣最近正打算向陛下申請開通京濟鐵路的商業運行權限。”
陳平安“很好,既然沒有問題的話,那就準許京濟鐵路開通商業運營。”
“到時候記得通知朕一聲,朕要坐第一趟商業運行的客運火車,回一趟山東老家。”
盧象升“臣遵旨!”
陳平安笑著點點頭“盧愛卿,福遼鐵路的總體建設進度如何了?”
盧象升“陛下,經過兩年三個多月的施工,福遼鐵路的建設進度已經完成了一半。”
“根據工部尚書劉大人彙報,再有一年時間左右,福遼鐵路的建設應該就可以全線竣工。”
陳平安“哦,還有一年左右就能竣工的嗎?之前完成的一半,不是用了兩年多時間嗎?剩下的一半,怎麼就隻需要一年時間呢?”
“鐵路的質量問題可是非常重要的,告訴劉遵憲,可不能馬虎啊!”
盧象升“陛下放心,劉大人以及建設鐵路的所有人員都已經立下了軍令狀,鐵路質量保證不會有問題的。”
“後一半的建設進度之所以會大大加快,是因為兩年多來的施工過程中,咱們施工隊伍積累的大量的施工經驗,能夠獨立進行施工的人員數量大大增加。”
“劉大人也就把之前南北兩端同時開工的方案,又在中間增加了幾處施工節點。”
“同時施工的隊伍多了,鐵路竣工的速度也就大大加快了。”
陳平安“很好,劉遵憲做的很不錯,告訴他,鐵路施工人員可以多培養一些,回頭等福遼鐵路建設完了,朕還要建設更多的鐵路,有用的人才,朕永遠都不嫌多。”
盧象升“臣遵旨!”
陳平安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
“鐵路需要建設,官道同樣也需要繼續進行修整擴建,全國官道建設不僅需要延伸到各縣,命工部重新勘探全國各縣,規劃各縣的官道線路,確立各縣新的官道建設規劃,朕要讓寬敞的官道連接到各縣的每一個鄉鎮,甚至是每一個村落。”
“朝廷國庫裡的錢糧不能留著生蟲浪費,全部給我拿出來建設官道。”
“以後每年監糧部、商稅部和礦稅部收到的錢糧,除了留下必要的儲備,其餘的全都給朕做好規劃,用來進行全國的道路基礎建設。”
“一年的投入不夠就兩年三年,四年五年,不管花費多少錢糧,朕都要讓全國的官道通到各縣的每一個鄉鎮,每一個村落。”
盧象升“臣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