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鋼鐵巨艦的表現沒有什麼問題,陳平安就問了王景洪,鋼鐵巨艦是不是可以定型量產了,不過王景洪給出的答案卻是仍然需要繼續測試。
按照王景洪的說法,要是木頭船的話,他敢打包票沒問題,可以量產了。
但渾身都是鐵疙瘩的大船,他是真沒數。
當初聽陳平安說鋼鐵也能造船的時候,王景洪死活都不信的。
古代人聽說鋼鐵造船,第一反應往往是不信。
因為鋼鐵造船這種事情有些違背直觀認知,在古代,人們常見的造船材料是木材。
木材輕便、易加工,且具有一定的浮力,符合人們對船隻漂浮原理的直觀理解。
而鋼鐵密度大,在人們的認知中,鐵製品放入水中會下沉,很難將其與能漂浮在水麵的船聯係起來。
古代沒有鋼鐵造船的先例,人們的認知局限於傳統的木船製造。沒有親眼見過或聽說過鋼鐵船,很難想象鋼鐵船的可行性,所以會本能地持懷疑態度。
隻不過,陳平安給出的造船資料以及模型都在那擺著,現在鋼鐵巨艦更是都造出來了,不信也不行啊!
但王景洪是真怕出問題,覺得應該繼續航行,繼續收集數據,繼續分析論證。
對於王景洪的認真負責,陳平安很是高興。
不過在陳平安看來,北美洲都跑過來了,鋼鐵巨艦的質量肯定是沒什麼問題的。
不過鋼鐵巨艦的量產問題,還是等回頭王景洪真的確認沒問題的時候,再量產也不遲。
畢竟,專業的事情還是得交給專業的人去判斷。
彆看這個時期的專家眼界可能不如後世,但人家的專業水平,那絕對是過關的。
這個時期的專家造出來的東西,要是說能用100年,那麼100年內是絕對不會有問題的,甚至,多用個幾百年都不會出問題。
不像現代時空那邊,鳳陽鼓樓花340萬維修才1年就塌了!
陳平安都決定了,等王景洪確定可以量產之後,就先量產個20艘的鋼鐵巨艦。
不是陳平安不想多產,主要是鋼鐵巨艦的成本真的是太高了,一艘排水量5000噸的鋼鐵巨艦,光是鋼鐵就得用2500噸左右。
這些鋼鐵可不是普通生熟鐵,而是通過轉爐法煉製出來的優質鋼鐵。
這些優質鋼鐵的成價格都得0.2兩銀子一斤。
2500噸,那就是500萬斤,光是鋼鐵的成本就是100萬兩銀子。
再加上造船的人工,再加上船上的那些個火炮,一艘鋼鐵巨艦的成本能到達115萬兩銀子左右。
造二十艘,那可就是兩千多萬兩銀子了。
鋼鐵巨艦,才是真正燒錢的東西,龍國的一代鋼鐵巨艦這才僅僅隻是排水量5000噸的小船,回頭要是再造更大的船,那還得更燒錢。
當然了,鋼鐵巨艦在這個時代也是有著碾壓優勢的艦船。
不說彆的,就說鋼鐵巨艦那一身500萬斤的鋼鐵,就憑歐洲這會兒那連開花彈都沒掌握的火炮技術,隨便他們轟的,根本很難打破鋼鐵巨艦的防禦。
105艘戰船繼續南下了,陳平安卻是沒有著急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