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投降之後,還會受到龍國重用,繼續管理科爾沁部的各劄薩克旗長)們有點接受不了這種即將失去權力的事實。
但是吧,接受不了也沒辦法,整個科爾沁部都被實行軍管了,他們就算想反抗,也來不及了。
當然,就算他們一開始想反抗,其實也打不過就是了。
所有科爾沁部的高層,立馬就被開始了強製移民,遼東鎮的二線部隊北上跟進,開始配合草原遠征軍,接手科爾沁部的軍管工作。
大量基層官員入駐科爾沁地區,代替原科爾沁部高層,采用郡縣製方式,管理整個科爾沁部。
然後就是工部跟進,開始在科爾沁部區域勘探地形,確定需要築城和修築官道的地點。
龍國對於科爾沁部的控製方式,很快也就在整個大草原傳開。
漠南蒙古各部一開始的時候,都很識時務的主動派出了使者,請求投降。
但在得知投降之後,就會失去對部落管理的權力,隻能移民到龍國境內,當一輩子的閒散官員後,一個個的態度就變的曖昧了起來。
權力是個好東西,掌握了權力的部落首領們,即便有些人隻是一個小首領,但他們也不願意交出手中的權力。
但是吧,不交出權力,但又打不過龍國怎麼辦?
那隻能是一句話,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嗎?
漠南蒙古的一個個大小部落,絕大多數開始收拾行李家當,準備遷移。
要麼往更北邊的漠北蒙古遷移,要麼往更西邊的漠西蒙古遷移。
草原上,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三大勢力,多少之間還是有點沾親帶故的,隻要帶人投奔過去,多少還是能被分個一官半職,還是可以繼續管理不少人的。
總比投降了龍國,把手中的權力全部交出去的好吧?
對於這種情況,陳平安自然是預料到了的,對付這些部落的辦法其實也很簡單,兵貴神速。
草原遠征軍可是有15萬騎兵的,各個部落拖家帶口的遷移,怎麼可能逃得過龍國騎兵的追殺?
烏拉特部是科爾沁部的一個分支,原居住在額爾古納河與石勒喀河之間,後遷到呼倫貝爾草原,與科爾沁部的活動區域相鄰。
烏拉特部位於科爾沁部的西北方向,人口過萬。
烏拉特部的首領鄂木布、圖巴二兄弟在得知科爾沁部各首領的遭遇之後,立馬就放下了投降龍國的心思,開始組織烏拉特部收拾家當,開始向漠北蒙古方向遷移。
得到了消息的龍國遠征軍立馬派出三千騎兵,前往追擊。
烏拉特部隻是一個人口剛過萬的小部落,能組織起來的職業戰士最多3000來人而已。
對付這樣一個小部落,龍國這邊派出三千騎兵,綽綽有餘。
負責追擊烏拉特這三千騎兵,由一千歸降的滿清騎兵和兩千龍國騎兵組成。
二者之間最大的差距就是在於裝備。
滿清騎兵的裝備是斬馬刀弓箭等冷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