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星空母艦、六艘戰列星艦、四艘堡壘星艦、十八艘巡航星艦,這是聯邦軍方一個星際艦隊的標準配置。
仿照聯邦軍方的星際艦隊配置,一個星際開拓傭兵團也得有屬於自己的星際探索艦隊。
隻不過,傭兵團不允許擁有星空母艦,沒有星空母艦,自然而然的堡壘星艦的用處也就不大了。
因此,一個行動快捷的星際開拓傭兵團,必備戰列星艦和巡航星艦兩個艦種。
除了星艦種類方麵的限製,星艦型號方麵也有限製,開拓傭兵所能擁有的星艦,統一都是“銀河級”星艦。
而官方軍隊所擁有的主力星艦,一般都是“蒼穹”級。
同種類型的星艦,一艘“蒼穹”級可以完虐兩三艘“銀河級”。
這就是地球聯邦為什麼會放任屬於私人的星際開拓團隨意發展的原因。
沒有星空母艦,同種類型的星艦,“銀河級”又打不過軍方的“蒼穹級”,自然而然的,聯邦政府會非常放心了。
官方賣給星際開拓傭兵團的“星球開拓基地核心”,解鎖的科技樹所能製造的星艦,也都是“銀河級”。
地球聯邦自然是擁有更先進的可以製造“蒼穹級”星艦的“星球開拓基地核心”了,隻不過那都是非賣品。
不過,當傭兵團發展到五級之後,團長可以申請到一組蒼穹級星艦的購買權限。
地球聯邦之所以會給五級之後的傭兵團長這樣的福利,那是為了保護。
“蒼穹級”星艦擁有更加強大戰鬥力,同樣也擁有更好逃命能力,能把傭兵團發展到五級的,都是聯邦的人才,聯邦也不希望這些為聯邦做出了貢獻的人出現意外。
當然,無論多大規模的傭兵團,也就隻能申請一組蒼穹級星艦的購買權限了。
陳平安想要成立一個星際開拓傭兵團,最低配置就是得擁有一個“星球開拓基地核心”,一艘戰列星艦和三艘巡航星艦。
一個最便宜的“星球開拓基地核心”1000億,一艘“銀河級”戰列星艦350億,一艘“銀河級”巡航星艦150億。
單單硬件要求,這就已經是1800億花出去了。
星艦裡還得準備一些雇傭兵吧?地球聯邦要求,所有傭兵團的傭兵,必須從退伍軍人中雇傭。
這個規定,一下子又給聯邦解決了大量的退伍軍人就業問題。
星艦裡,除了必要的雇傭兵,你還得弄上一些戰鬥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吧?
雜七雜八的搞下來,200億也就沒了。
總共2000億,這就是聯邦要求成立星際開拓傭兵團,需要先準備2000億聯邦幣的注冊資金的原因。
想要成立一個開拓傭兵團,你這兩千億立馬就得花出去。
傭兵團成立了,運氣好,你找到一顆富礦星球,開采售賣各種資源,賺個盆滿缽滿,還可以利用“星球開拓基地核心”,源源不斷的製造大量星艦,不斷擴大自己的傭兵團規模。
運氣不好,一個星球開發出來,你得虧個幾百億,多來幾次的話,你也就破產了。
孟綰綰給陳平安的資料裡,還附帶了地球聯邦前一百名開拓傭兵團的規模。
前十名,每一個開拓傭兵團都擁有1000艘戰列星艦和3000艘巡航星艦。
地球聯邦給每一家傭兵團的規模都做了限製,1000艘戰列星艦和3000艘巡航星艦就是一家開拓傭兵團星艦數量的滿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