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陳星那畢業於同一所大學的同窗好友季為康,在細細品味完經典名著《紅樓夢》之後,心中不禁生出一番彆樣的見解。對於薛寶釵最終嫁予賈寶玉這一情節發展,他著實覺得並無任何不妥之處。
要知道,季為康可是個不折不扣的“紅迷”發燒友,對這部巨著可謂熟讀於心,反複研讀了多遍。
然而,令他感到頗為詫異的是,身邊眾多喜愛林黛玉的友人竟然對薛寶釵深惡痛絕。
究其緣由,似乎僅有一條——他們一致認定正是薛寶釵橫刀奪愛,硬生生地將賈寶玉從林黛玉手中搶走,從而致使林黛玉的病情愈發沉重,最終香消玉殞。可事實果真如此嗎?
季為康對此卻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隨著他對《紅樓夢》閱讀次數的增多以及理解程度的不斷加深,他越發覺得那種所謂“寶釵從黛玉手裡搶走寶玉”的論調實在是荒誕不經、純屬子虛烏有!
在他看來,且先不論其他方麵,單就薛寶釵自身的條件而言,她無論容貌還是才學均堪稱出類拔萃。
當初她千裡迢迢來到京城,其目的乃是參加宮廷選秀,期望能夠入宮成為公主或者郡主的陪侍才人。
由此足見,薛寶釵的起點不但頗高,並且她顯然具備相當強大的競爭實力。
寶釵來到榮國府本是暫住,這其中緣由說來話長。其一乃是賈母執意挽留,態度堅決,讓人難以拒絕;其二則是為了陪伴賈家眾姊妹,順帶提升一下她們在詩詞歌賦等方麵的造詣與學識。
然而,關於寶釵是否曾在寶玉和黛玉之間橫插一杠子,季為康在通讀全書之後,不僅未尋得哪怕隻字半句的相關描述,反倒覺得寶釵一直都對寶玉避之不及,似乎生怕引起黛玉的誤會或多心。
至於後來寶釵為何會嫁給寶玉,其實也是迫於無奈。此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致,可以說是賈母與薛姨媽、王夫人經過一番交流協商後達成的共識。實際上,寶釵本人對此樁婚事毫無情願之意。
依季為康之見,在這段婚姻當中,寶釵非但未曾體驗到絲毫愛情的滋味,相反還成為了最大的犧牲品。
不過,陳星對此卻持有不同看法。他覺得寶釵之所以不受人待見,關鍵在於其虛偽冷漠的性格特點。
原來,寶釵最初可是一心一意想要參加選秀女入宮的,隻是不幸落選之後,才不得已將目光轉向了寶玉。而且倘若賈家當時還有其他適齡的嫡子可供選擇,以她的心思,絕對不會挑中寶玉,畢竟在她眼中,寶玉整日不思進取。
陳星心中暗自思忖著,那薛寶釵的娘家狀況可謂是混亂不堪、一塌糊塗!
且不提其出身低微,單說她那個兄長,竟是犯下殺人重罪之人;再瞧她嫂嫂,更是遭遇了非正常死亡之慘事。可憐香菱年紀尚小,卻早早地被薛家折磨致死。
至於那薛姨媽,年老體弱之際竟落得個無人依靠的淒涼下場。
更糟糕的是,由於她那不成器的哥嫂將家業敗壞殆儘,以至於薛寶釵出嫁之時,恐怕就連一份像模像樣的嫁妝都難以置辦齊全。
若是擱到如今這個時代,這樣的女子無論如何也稱不上是良配啊!
此外,陳星對於薛寶釵引誘賈寶玉一事也是頗有看法。
想當初,兩人初次顯露端倪便是那次“比靈通”。原來,所謂的“金玉良緣”乃是薛家早有預謀之事,隻待一個恰當的時機向賈寶玉透露罷了。這不,時機終於來臨——薛寶釵因病在家休養,賈寶玉前往梨香院探望。
薛家母女顯然是精心策劃好了這場戲碼:由薛寶釵挑起話題,緊接著丫鬟金鶯兒巧妙湊趣,故意說出“這金的必得有玉的來配”之類的話語以試探賈寶玉。最終,成功引得賈寶玉親口說出那句關鍵之言:“姐姐這八個字倒真與我的是一對”,從而暗示了這段所謂的“金玉良緣”。
且說第二次乃是元春在端午節時賜予家中眾人禮物,其中寶玉和寶釵所獲之禮竟完全相同。說來也巧,彼時寶釵的左腕之上正籠著一串珠子,然而由於她生來肌膚豐腴潤澤,那串珠子想要褪下卻是頗為不易,簡而言之,就是被緊緊地卡在了手腕處。
令人詫異的是,明明隻是想要脫下卡在手腕上的珠串而已,按理來說能看到的也不過就是手腕罷了,但寶玉站在一旁,竟然瞥見了寶釵如雪般潔白的一截酥臂。細細觀瞧之下,才發現原來是寶姐姐將自己的衣袖高高挽起,幾乎趕上了坎肩的高度,以至於整條胳膊都毫無遮掩地露了出來。
再說這第三次,正值烈日炎炎的正午時分,寶釵居然打算前往寶玉住處找他閒聊,以此消解午後的困倦之意。
這般酷熱難耐之際,就連賈雨村前來登門拜訪,寶釵都會忍不住抱怨道:“這人當真是無趣得緊,如此炎熱的天氣,怎的不在家中好生歇息,反倒四處奔走?”然而,就在這人人皆於午睡之時,她卻執意要前去做客。
果不其然,待她到了寶玉房中後,隻見寶玉已然沉沉睡去,房間內的一眾大小丫鬟們亦是睡意正濃,唯有襲人尚守在寶玉身旁,專心致誌地繡著一件肚兜此番情景著實尷尬至極,無論是作為客人的寶釵,還是身為主人的寶玉等人,皆是頗感難為情。即便彼此姐妹情深,相處之間也是要有一定分寸才行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