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豔看街道辦大門還沒開也就沒往人多的地方湊,找了個人少的角落蹲在那裡發呆,正無聊呢,就被人拍了下肩膀,一回頭就看見高梅站在她身後衝她笑,連忙站起身,有些不好意思:“高姐。”
“怎麼樣,是不是被這麼多人嚇到了?每年到了儲存冬菜的時候都是這光景,你等下跟我從側門進去,我們內部的人可以先在後院裡買,我們買好了才會把車開到這邊,讓其他人選,你要買的量有統計好沒?到時候你跟著我排隊,還能互相照應下。”高梅說。
景豔把何誌軍寫好的紙條拿出來遞給高梅:“高姐,昨天我好像沒聽你說到大蔥這類的配菜,這些不需要囤嗎?”
“啊,那幾樣每家每戶要不了多少,社區這邊就沒有統籌,這個月趕大集的時候我帶你去,那些散碎的東西可以在大集上直接跟連隊裡的百姓買。”高梅邊說著邊把景豔帶進去了後院。
“那去趕大集要票不?”景豔問。
“大集不要票,就是每月隻有一次,頻次太少,而且能在集市上買賣的都是連隊裡百姓們自己種的菜蔬,還有養的雞鴨蛋類比較多,有時候也會有水果,糧食偶爾也會有,不過一般量不多,畢竟連隊也要交糧稅的,剩下的才會根據工分啥的分配,各家各戶有餘糧能拿出來賣的也不多。”
“之前我聽說是黑市不要票,價格稍微貴些,大集也不要票是不是就跟黑市差不多?”
“不一樣,黑市是違法的,要是被抓是要被關的,集市卻是合法的,而且隻允許把自己家多餘的農產品拿出來賣,不允許倒賣,薅社會主義羊毛,你男人是部隊的,黑市你可不行去,要是運氣不好被抓了,他可是要受處分的。”高梅解釋。
倆人進了她的辦公室,高梅倒了一杯水遞給景豔。
“可是在我們那兒卻沒有這種不要票就能交易的集市,除了供銷社隻有黑市能買東西。”景豔說。
說到這兒,高梅神色裡有了一股子自豪:“這種大集可是周邊省市獨一份兒,咱江市前兩年從京市調過來的市委書記很有魄力,一力主張緩解城鎮農村百姓交易困難,執意開了大集,最開始都是以物易物,後來慢慢的可以用錢了,要不是頻率太低,黑市可都得關門了。”
“那這個市委書記也真是有本事,不會被革委會找茬就已經是很能耐了。”景豔很是佩服。
高梅跟著歎息一聲:“咱這兒說好聽是地大物博,說難聽了就是人少,經濟開展不起來,當初剛開始開大集的時候,那管的可嚴了,賣的人被盤問的特彆清楚,尤其是見到有賣糧食的,恨不得幫你算算你家一年要吃多少口糧才有剩餘到能來換錢的餘糧,把那些連隊的人都嚇壞了,隻敢挑點青菜過來賣。
一段時間後估計市政那邊也覺得這樣的情景這個大集起不到調動百姓交換貨品提高生活質量的作用,這才慢慢放開了一些,後來就有了雞鴨鵝蛋類這些,再後來也有一些編筐啥的,品類越來越多,現在才會越來越熱鬨。”
“要是大集上東西多,那冬菜不也可以在大集上買嘛,是價格太貴嗎?”景豔是真的不明白。
“大集上是有菜,但是冬菜每家每戶都是一車車的買,大集上都是農戶挑著擔子推著推車來擺攤兒,沒那麼大的量,要是私下裡交易被抓到可了不得,買賣雙方都不敢這麼做,更何況各家各戶那園子再大又能產出多少?怎麼可能種冬菜,那都是連隊統一種的,不允許私人買賣的。
有些城裡的人有鄉下親戚的還好,不用像我們似的去搶菜,直接可以讓親戚幫忙在連隊裡購買,再經由連隊的手送過來,但咱這些沒門路的隻能指望著社區高福利幫我們批量購買,這兩年革委會管的不那麼嚴了,前幾年家家戶戶冬菜都備不夠,差不多剛過了年就沒有菜吃了,那時候才是真的難。”
正說著,門外有人吼了一聲:“菜車來了,要買菜的同誌趕快準備好錢到後院兒挑菜!”
高梅反應極快,連忙拉著景豔的手就往外走:“咱快去,早買早完事兒,這車停不了多久。”
倆人跑了出去,已經有人圍在卡車邊上了,車上下來人,把車廂擋板放下,轉身道:“排隊,一個一個來,帶麻袋的自己打開,沒帶的要跟我們買是一毛錢一個。”
社區保安也走過來幫忙,擺好大稱,就開始了,大部分人都會帶著一兜子各種袋子,有麻袋也有尿素袋,甚至還有棉布袋子,五花八門各有不同。
景豔跟著高梅排隊,邊看著,有人好奇景豔的問高梅:“這是誰啊?”
高梅跟人回應:“我家遠房表妹,以前在遼省,這不跟著當兵的丈夫到這兒來,找到我這個表姐幫她安置,多少搭把手照顧下,都是親戚。”
旁人信不信不知道,但大麵上的解釋倒是通的。
很快就輪到她倆,景豔彆說不知道要帶袋子,就算是知道也沒有,她直接跟站在稱邊的男人說:“我沒帶麻袋,直接在你這兒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