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地處邊陲、交通不便的偏遠鄉村,馬氏的故事仿佛一首充滿哀怨與曲折的長歌,久久地在人們的心頭縈繞,成了人們口中經久不衰的話題。這個寧靜的小鄉村,四周環繞著連綿起伏的青山,山上鬱鬱蔥蔥的樹木像是大自然賦予的綠色披風,在微風的輕撫下,枝葉搖曳,沙沙作響。清澈見底的小溪潺潺流淌,水聲清脆悅耳,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溪水沿著蜿蜒的河道奔騰而下,水花飛濺,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如鑽石般的光芒。田間的麥浪隨風翻滾,一波接著一波,散發出陣陣泥土的芬芳。那金黃的麥浪在微風中搖曳生姿,仿佛是大地母親在展示著她的豐收與富饒。村頭的老槐樹屹立了不知多少年,粗壯的樹乾上布滿了歲月的痕跡,它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長與變遷。那繁茂的枝葉如同一把巨大的綠傘,為過往的村民們提供了一片清涼的休憩之地。
馬氏,一個在這片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女人,她的人生從一開始就注定了不平凡。她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戶家庭,父母都是樸實勤勞的農民,靠著幾畝薄田維持生計。馬氏從小就長得眉清目秀,那彎彎的眉毛如同新月,明亮的眼睛猶如星辰,閃爍著靈動的光芒。然而,她的性格卻有些倔強和執拗,一旦下定決心,就如同拉滿的弓弦,難以更改。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她早早地就明白了生活的艱辛。每一顆糧食的收獲,每一件衣物的縫補,都飽含著汗水與辛勞。她親眼目睹了父母為了家庭的溫飽而日夜操勞,也親身經曆了寒冬臘月裡缺衣少食的困苦。這些經曆深深地刻在了她的心底,讓她養成了精打細算、節儉成性的習慣。這種習慣既是生活所迫,也是她對未來不確定性的一種自我保護。
馬氏的第一任丈夫,是鄰村的一個年輕小夥,名叫李福。李福是個老實本分的莊稼人,身體健壯,勤勞能乾。他的肩膀寬闊有力,仿佛能夠扛起生活的所有重擔。那古銅色的肌膚,是陽光和汗水的傑作,見證了他在田間辛勤勞作的日日夜夜。他們的相識源於一次鄉村集市,當時馬氏去集市上賣自家種的蔬菜,那些蔬菜新鮮嫩綠,飽含著她的心血和期待。李福則在一旁賣自己編織的竹籃,那些竹籃精致結實,展現出他的巧手和用心。兩人的目光偶然交彙,那一刻,仿佛有某種特殊的情愫在他們心中悄然滋生。那是一種羞澀而又期待的目光交彙,如同兩顆流星在夜空中瞬間碰撞出絢爛的火花。在雙方父母的撮合下,他們很快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新婚之初,他們的生活充滿了甜蜜和期待。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灑在小院裡,那溫暖的光線透過窗戶的縫隙,輕輕地撫摸著他們的臉龐,喚醒他們新的一天。李福就會早早地起床去田裡勞作。他揮舞著鋤頭,那鋤頭在他的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每一次落下都帶著堅定的決心和對未來的憧憬。汗水浸濕了他的衣衫,在他的背上留下一道道深色的痕跡,但他的臉上卻洋溢著對未來的憧憬,那是對豐收的期待,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馬氏則在家裡操持家務,洗衣做飯,縫補衣裳。她的雙手雖然粗糙,但卻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每一件洗淨的衣物,每一頓精心準備的飯菜,每一針每一線的縫補,都飽含著她對這個家的深情和付出。
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兩人相互扶持,倒也溫馨。每到傍晚,李福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中,夕陽的餘暉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馬氏總會遞上一碗溫熱的水,那水清澈透明,帶著她的關懷和體貼。然後為他準備簡單卻可口的飯菜,那飯菜的香氣彌漫在整個小院,是家的味道,是愛的味道。夜晚,他們會坐在小院裡,仰望著星空,那璀璨的星星如同鑲嵌在黑色天幕上的寶石,閃爍著神秘而美麗的光芒。暢想著未來的日子,他們想著,等攢夠了錢,就蓋一間更大的房子,房子要有明亮的窗戶和寬敞的臥室,讓陽光能夠儘情地灑進來。再生幾個孩子,讓這個家充滿歡聲笑語,孩子們的笑聲會像春天的鳥鳴一樣動聽,充滿生機和希望。
然而,命運卻在這時給他們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有一天,李福在田裡勞作時淋了雨,回到家後就發起了高燒,身體變得十分虛弱。他躺在床上,麵色潮紅,呼吸急促,原本強壯的身體此刻卻如同被暴風雨摧殘的小樹,搖搖欲墜。這本不是什麼大病,隻要好好休息,補充營養,很快就能康複。可是,馬氏那貪財小氣的性子在此時暴露無遺。她看著躺在床上的李福,心裡想的不是如何儘快讓丈夫好起來,而是心疼那買藥和買滋補食物的錢。她每天隻是給李福煮一些稀粥,那稀粥清湯寡水,幾乎看不到幾粒米。連個雞蛋都舍不得給他吃,她覺得雞蛋是珍貴的東西,不能隨便浪費在生病的丈夫身上。李福的身體越來越虛弱,他哀求馬氏給他買些有營養的東西,哪怕是一隻雞也好。他的聲音虛弱而又充滿渴望,眼中滿是對生命的留戀和對妻子的期盼。但馬氏卻不為所動,她覺得李福隻是在裝病,想騙她花錢。她的眼神冷漠而又堅定,仿佛在守護著自己的財寶,不容許任何人侵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