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振華不愧是老支書,第一個從震驚中反應過來:
“白會計,從咱們大隊賬上拿一百塊錢,再殺一頭……不,殺兩頭豬,全村吃席,慶祝咱們大隊出了一個首都的大學生!”
在很多純樸的老百姓心目中,能出一個去京城讀書的大學生,比過去考中秀才還值得慶賀。
根本就不像幾十年後,誰家孩子考上清北,全村人都恨不得罵他八輩祖宗。
之所以有這種現象,並不是大家的素質下滑那麼多,而是各自為戰導致的惡果。
以前講究的是團結一致,共同對外,哪個村莊出了一個有本事的人,是真能造福鄉裡的,而他的鄉親們,也會竭力維護他。
幾十年後就不行了,走出去的人,一旦有了出息,恨不得一輩子也不回來,對家鄉的窮鄉親更是能躲多遠,就躲多遠,恨不得徹底斷絕關係。
說白了,就是過去的人集體觀念比較重,後世的人大都以自我為中心。
過去條件落後,必須團結起來才能更好地生存。
既然享受了集體帶來的利益,成功後反哺集體很正常。
後世的人大都是單打獨鬥,沒有享受集體帶來的好處,自然也不會有什麼所謂的感恩之心。
李衛民很尷尬:“洪書記,各位,咱們還是彆慶祝了,我不打算去京城讀書!”
“啥?”
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
“李隊長,你……你你……”
你你了半天,誰也沒能你出個子醜寅卯。
大家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不去京城讀書,不是你在領導麵前說客氣話嗎,難道真是這麼想的?
“衛民,那你……你不打算上大學了?”
洪振華的心情那叫一個複雜,李衛民不讀書,他感覺可惜,李衛民如果讀書,家裡這一攤子又怎麼辦?
經過這段時間,洪振華已經充分做好了讓權的心理準備。
通過觀察,洪振華發現,李衛民比他更適合當向陽大隊的領頭人。
李衛民訕訕地撓撓頭:“上,不過我準備上新原大學。”
眾人集體無語,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表達自己的心情。
如果沒有北大襯托,新原大學在眾人的心目中,絕對是牛逼得不能再牛逼的存在。
可是,和北大一比,新原大學咋就覺得那麼上不了台麵咩?
就像是一個窮光蛋,好容易娶了一個漂亮媳婦,回頭一看……
靠,還有一個更漂亮的公主要嫁給自己!
李老三這小子,放著既漂亮,身份又高貴的公主不要,非娶一個普通的城裡姑娘,到底是幾個意思?
洪振華一拍桌子:“上新原大學照樣慶祝,衛民你就彆管了,交給我們操辦就行!”
最終,李衛民沒有拒絕洪振華的好意,確切地說是沒有拒絕向陽大隊全體社員的好意。
現在大家真心為自己高興,將來自己也會適當地回報大家。
向陽大隊是李衛民的基本盤,李衛民壓根就沒打算弄得人憎狗厭,以後無論發展到什麼程度,除了自己的家人,向陽大隊的鄉親都是相對比較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