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民是不可能拜師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拜師。
更不可能拜一個僵屍臉為師。
解剖是他的愛好……呸,是他學的一門手藝,不可能一輩子和這玩意打交道。
“於老師,不好意思,我不是學醫的,人體解剖隻是我的愛好……之一!”
於老師:“……”
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麼?
哪有人愛好解剖屍體的,這小子腦子該不會有什麼大病吧?
既然李衛民不想拜自己為師,於老師絲毫都沒打算勉強。
收一個愛好解剖屍體的家夥當學生,於老師心裡總感覺怕怕的。
萬一哪一天,這小子癮頭上來了,正好沒有屍體讓他解剖,說不定就會把自己當成大體老師!
越想,於老師就越覺得渾身發毛,不知不覺就離李衛民遠了一些。
於老師後悔了,早知道這小子精神不正常,就不該答應小楊那丫頭,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
為了分散李衛民的注意力,不讓他把自己當成目標,於老師給李衛民講解得非常仔細。
從哪裡下刀,這個部位應該怎麼處理,為什麼這麼做等等,很多知識都是楊醫生在課堂上沒有講到的。
一具大體老師解剖下來,李衛民感覺自己升華了,就算以後沒了於老師地講解,自己也能獨立完成解剖任務。
就像剛學會開車的新手一樣,李衛民現在不但不覺得累,癮頭還被勾上來了,很想一鼓作氣,再解剖他十具八具!
可惜,解剖室裡就隻有一具大體老師,李衛民不上不下的,那叫一個難受。
於是,李衛民的眼睛就瞄向了於老師,想通過大活人,印證一下自己剛才的心得體會。
這一下,可把於老師嚇壞了。
這小子舉著帶血的解剖刀,兩隻眼睛直勾勾盯著自己,這是要做什麼?
好吧,李衛民要做什麼,於老師心裡比誰都清楚,當年他第一次解剖屍體之後,就跟李衛民現在差不多。
看誰都像是大體老師,看誰都想剖開瞧個究竟!
因為自己當年反常的舉動,結果被同學們起了個開膛手傑克的外號。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外號,才一輩子沒找上對象……
呃,也可能是從事的工作聽起來太嚇人,沒有合適的姑娘願意嫁。
是不是覺得開膛手傑克是個漏洞?
其實不然,開膛手傑克並非是電影杜撰出來的,原形是19世紀80年代倫敦附近的一個殺人犯。
當年新文化運動以後,很多老牌公知,都以談論外國的文學作品為榮,隻要一提華夏的傳統文化,都覺得恥辱得抬不起頭。
所以,又是德先生,又是賽先生,又是梵婀玲,又是特立風……
總之,就是不好好說話。
這種風氣,一直持續到21世紀,依然還在盛行。
比如高考的時候,寫作文如果引用華夏人的名言警句,就不如引用外國名人的話吃香!
……
從解剖室出來,李衛民有一種恍如隔世的趕腳。
進去之前,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現在不一樣了,已經達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境界。
哪怕不動用特殊能力,李衛民現在看路上的一個個美女……咳咳,是每一個人,都像是一堆血裡呼啦的器官,頗有幾分紅粉骷髏的道行!
看著看著,李衛民就看出毛病來了。
好端端一個女澡堂裡,居然看到了一個男人。
李衛民搖了搖頭。
估計是之前解剖屍體的時候,動用的能力太多了,眼睛出現了幻視,竟然把女人看成了男人……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