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料到,悲劇發生得如此迅速!
“熟人作案?難道前麵的受害人也都認識苗龍嗎?”莊岩不解地問。
宋誌成搖頭道:“不是,隻有最後一個女孩與苗龍相識。”
“依我猜測,應該是全城嚴打,苗龍找不下手的目標,才對小女孩下手。”
聽完,莊岩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宋誌成的說法確實有些道理。
畢竟認識的人情況更為熟悉,更容易得逞。
“儘管抓住了現行,可苗龍也不會輕易認罪吧?”莊岩說。
宋誌成看了一眼莊岩,眼神中透出一絲敬佩。
笑著說:“老大,有時候我真的覺得你是學心理的。”
“的確,苗龍被捕後不停地喊冤。”
按常理說,都已經抓住了,想辯解也無濟於事。
但他並沒有認罪,相反,嘴巴特彆硬。
堅持說自己與女孩之死無關。
然而,當警方問他為何出現在現場時,他支支吾吾說不清緣由。
“這種嫌疑人很難對付,審訊記錄中,警方提審苗龍大約有四十多次。”
“不管問什麼,都說不清楚,就是不肯承認自己殺人。”
宋誌成想想都覺得頭疼。
“既然嫌疑人不合作,也沒有找到更多證據,那最後是如何結案的?”莊岩問道。
他可以想象,當時警方麵臨的困境。
抓到了嫌犯卻無法定罪。
拖了很久還得承受社會輿論壓力。
宋誌成毫不遲疑地說:“僵持了一年左右,最終苗龍熬不住才認罪。”
“就這麼結束了?”莊岩顯得有些難以置信。
這樣的結局顯得草率。
不過轉念一想,也挺合乎邏輯。
那些受害者家人早已認定苗龍為凶手。
有的甚至威脅要在大街上公開處決苗龍。
“如果政府不立即判處這個畜生死刑,我就自己動手!”
這種態度贏得了不少支持。
但為防止冤假錯案,該走的流程必須走完。
要麼嫌疑人主動認罪,要麼有直接性的證據。
正是因為辦案人員的堅持,案件才能保持透明。
莊岩不禁敬佩當年參與案件偵破工作的警員。
麵對重重困難和輿論的壓力。
能夠一心一意還原事實真相。
想到這些,莊岩不由得一笑。
為自己有這樣正義感強的同事而感到驕傲!
“之後呢?苗龍被判死刑了嗎?”莊岩側臉問道。
望著宋誌成,後者滿臉寫著不甘與遺憾。
“沒有。”宋誌成擠出了兩個字。
“前幾次的案件缺乏足夠的證據,並不能直接聯係到苗龍。”
“所以法院按照第七個案子,給苗龍定了個無期徒刑。”
突然,腦海裡閃過一個念頭。
莊岩一下子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在這個城市,“無期徒刑”並不是真的關一輩子。
它其實相當於四十年的牢獄生活。
如果表現良好,還能減掉不少時間呢。
莊岩目光銳利地盯著眼前那片灰暗的天空。
一字一頓地問道:“苗龍出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