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提起祖製,臣正好有事要稟,按大魏祖製,麒麟衛乃天子近衛,除天子外,其他任何人無權驅使,太後長期將半數麒麟衛留在身邊屬實不妥,陛下有旨,太後身邊的麒麟衛自今日起全部撤回宮中,日後若無聖命,太後不得再隨意調動麒麟衛。”
說完,他轉身向外走。
太後忽然起身,麵帶哀容:“你忘了,你母妃在你八歲時就過世了,是哀家將你接入長信宮中撫養長大,所有孫輩中,哀家最疼愛的便是你,你怎麼能和陛下如此對哀家?這十幾年的恩情你都忘了嗎?”
珩王腳步頓住,深吸一口氣,張了張口,最終什麼也沒說。
珩王回到府邸就病倒了,一連多日高燒不退,喃喃低語時叫的都是“阿欽”,封義和欒舟不明其意,隻當他叫的是“阿青”。
十幾日後,珩王總算痊愈,回到京城。
日子仿佛回到了青城還未入京的時候,珩王每日上朝,處理武寧司的事務,之後回到王府,一切有條不紊,井然有序,隻有封義和欒舟知道,珩王與過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他愈發喜歡獨處,話也越來越少。
如此三個月很快過去。
這日早朝後,魏帝將珩王和幾位重臣留了下來。
他道:“朕給齊邕帝去了信,質問他關於武陵王就是拓跋堃一事,齊邕帝聲稱他也是被拓跋堃蒙蔽,對此事全然不知情,為了表達歉意,他會讓三皇子將當年從大魏叛逃至齊邕的將領和朝臣悉數送至菀坪。朕想著,無論齊邕帝是否知情,此事都已過去,如今他既要示好,朕便承了他的情,將諸位愛卿留下,是想讓你們推舉一合適人選前往菀坪交接。”
中書令虞秉文瞥了珩王一眼,若說行事周全,自然非珩王莫屬,隻是聽聞他才病了一場,何況交接叛將這種小事讓珩王去屬實有些小材大用了。
他躬身道:“依微臣之見,可以讓信安王前往。”
此事不費吹灰之力,不過跑一趟菀坪而已,魏帝無所謂何人前往,一口應下。
珩王聽到菀坪兩個字,麵色沒什麼變化,心尖卻輕輕顫了一下。
回到王府後,珩王叫來封義:“嚴蒙和邯平還沒有來信嗎?”
封義一時不知說什麼好。
嚴蒙和邯平去菀坪並非公務,起初隻是為了護送青城,一行人抵達菀坪後,珩王命他們留在菀坪,每兩日發一次奏報。他們並無公差稟報,奏報中寫的都是有關青城的內容,比如青城終於開始正常吃飯,青城與玥璃時常去山中打獵,南棠說青城的脈象穩定下來,嚴蒙讓素琴去平涼王府探望,但青城閉門謝客等等。
傳送奏報的都是各地衛所的武寧衛,雖是快馬加鞭,但有時難免會有滯後。最近的這封信,本應昨晚送抵,但不知為何直到現在還沒送來,而珩王已經問過至少三次了。
直到入夜,奏報總算送到王府。
珩王拆開火漆,展開奏報,看著看著,眉心皺了起來。
封義和欒舟相視一眼,都有些緊張,待珩王放下奏報,封義終於忍不住問:“王爺,嚴蒙信上說了什麼?”
珩王頓了片刻,將信遞給封義。
封義接過,和欒舟湊在一處看起來。
信上沒有提到任何跟青城有關的內容,倒是說嚴蒙在菀坪發現了當日棲雲山莊的漏網之魚,一個額角有疤的男子。
當日救出青城後,嚴蒙和邯平奉命查抄棲雲山莊。他們趕到山莊時除了一些仆從侍女的屍首外,並無活口,但到了夜間,山莊前忽然來了幾個騎馬的黑衣人。當時嚴蒙正在山莊中整理武陵王沒帶走的文書,發現有人前來,急忙帶人追了出去,借著月色,看清其中一人的長相,但這些人對山中地形極為熟悉,很快不見了蹤影。
因為事涉逆黨,嚴蒙不敢耽擱,急忙寫了奏報傳回。
封義看著奏報,心中對嚴蒙的感謝頓時達到頂峰,真是恩人啊,如此一來珩王就可以借此前往菀坪了吧,不用再暗自神傷了吧,但轉念想到,珩王若是真的前往,隻怕到時因青城郡主情緒波動會更大,似乎也不是什麼好事,一時心裡又有些擔憂。
正當他胡思亂想的時候,珩王語氣沉靜道:“兩日後,信安王會前往菀坪交接逃往齊邕的叛將,屆時我們一道前往。”
自青城回到菀坪後,玥璃時不時地陪青城去山中打獵,她們打獵一向隻是比拚箭法,故而這日與往常一樣,兩人沒什麼收獲,箭簍中的箭倒是都射光了。
兩人一路向山下走,玥璃摩挲著手中的長弓,思慮再三,看向青城:“珩王給我寫了封信,將事情始末都告訴了我,我知道你舊疾複發的原因了。”
青城勒停馬匹,回視玥璃。
玥璃苦笑:“青城,我不知該說些什麼,獨孤太後是我祖父的阿姊,獨孤的姓氏曾給過我無限榮光,可生平第一次,我以此為恥。”
青城返回後不久,玥璃就問過慶星和景雲青城為何又會失語,兩人皆言不知,前些日子,她又去問嚴蒙和邯平,依舊沒有人給她答案,好在嚴蒙轉交給她一封珩王所寫的信,總算解了她多月以來的疑惑。
據嚴蒙說,珩王特彆叮囑過,隻有當她問起此事時,再讓嚴蒙將信交給她。
玥璃看過信,總算明白珩王為何如此。
他很了解青城,依青城的性子,是不會主動提及原因的,但玥璃一定會問清緣由,便給嚴蒙留下一封信,供她隨時解惑。
青城失語以來,與幾人的交流又恢複到從前打手語的方式。
她打了個手勢:你無需如此想,此事與你無關。
玥璃並沒有多輕鬆,心中反倒愈發沉重:“珩王將此事原委稟告給陛下,並提議讓陛下收回調派給太後的麒麟衛,陛下答應了。”
青城沒有回應,輕夾馬肚,徐徐前行。
玥璃一直小心地覷著青城的臉色,見青城明顯不願多談此事,連忙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