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的江山,他的臣子,就如此不堪。
“皇上,此事可以交給刑部來處理了。另外,公主府跟這些官員之間,有著藕斷絲連的關係。我看對方,是在朝中編織著一張大網,當這些官員都倒向他們那邊時,皇上想乾的事,都舉步維艱。”
他們挖掘到的,都是中下層官員,那上層官員,自然更隱秘,無跡可尋。
“統統交給刑部,所得贓款,全部充國庫,嚴重的抄家流放,輕的革職。”
總之,不能留用。
這些人,一則貪墨,二則,大部分人隻怕寧王都有他們的把柄。
如此一來,除了最一開始幾個自首的人,保住了官身,其餘人等,則統統該流放的流放,就地革職的革職。
朝廷一下子人才緊缺。
還好去年隆啟帝加試了一場恩科,儲備了上百餘人,這些人大部分都被任命到地方做官,如今,部分就被召了回來。
這其中,就有提前來到京城的王寂川。
“皇上,臣觀王寂川此人,雖出身卑微,然有大才,做事高瞻遠矚,嚴正有度,可堪大用。”
王寂川所去的遂寧,偏僻而窮困,他到任一年,就根據當地的情況,製定合適的發展政策,百姓吃飽了飯。
他不僅僅隻看到遂寧,還觀察著鄰近的茂寧,海寧等地,對於茂寧的叛亂,有獨特的眼光,一直在暗中繪製茂寧的地形圖,這次,陸昶能如此快的取得勝利,離不開王寂川超前的準備。
“探花郎?朕怎麼會讓他去遂寧這種地方,哦,我想起來了,是他自己一門心思要去的。”
隆啟帝看著王寂川的簡曆,自言自語道。
又命太監翻出王寂川殿試時的策論。
“有才,有抱負,又出身寒門,無所依仗,正是朕想要的,他現在在京城?讓他來見朕。”
王寂川懷著激動的心情踏入了皇宮那巍峨莊嚴的大門,這是他第二次進宮麵聖。
隆啟帝端坐在書桌前,目光深邃地注視著手中的紙張,正是王寂川寫的策論。見到王寂川進來,隆啟帝微微抬起頭,露出一抹親切的笑容,並示意他近前說話。
王寂川恭敬地行禮後,便在隆啟帝的下首坐下。
兩人先是一番寒暄,隨後話題逐漸深入,從國家大事到民生百態……
他們時而慷慨激昂地爭論,時而心平氣和地交流……
夜幕悄然降臨而不覺,這場深談,持續到深夜,才在不舍中落下帷幕。
之後,茂寧的事情匆匆結案,戶部尚書雖沒有證據表明他牽涉其中,但他作為掌管戶部的大員,下屬犯錯,自然要被牽連,直接被降職,發配到蜀地為官。
其餘沒有直接涉案的,大多是被警告。
寧王那邊,損失慘重。
但這次的事情,沒人敢提出異議,連張太後都閉了嘴。
徐道成四年剿匪,戰績平平,用資巨大,大家都怕被沾染上,被指責成同黨。陸昶不過三個月,就平息了叛亂,這個對比,不能不說強烈。
加上,寧王之前暗殺了那麼些相關的人,讓人心惶惶。
所以,借此肅清相關的官吏,十分順暢。戶部官員調整得最多,殷氏的夫君於侍郎,被臨時提拔為戶部尚書,空餘下來的左侍郎之位一時空懸。
陸旭本沒有那個大膽的想法,他能在戶部擔任六品官,這升官的速度已經超越了許多人。
但茂寧一案,被罷免的官吏實在太多,朝廷又一再強調,要提拔年輕官吏,不拘一格降人才,於侍郎直接提拔為尚書,他的內心便也蠢蠢欲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