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離開了京城,永遠都不可再入京。
張太後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嘉敏公主帶著小女兒嫣兒日日進宮,嫣兒與皇子們一起學習,嘉敏公主則一直陪伴在張太後身邊。
年輕的隆啟帝充分展示了他的治國才華,四海升平,百姓安居樂業,連以前戰事頻發的西北,如今北戎都開始繞著走,隻偶爾小打小鬨。
張天師帶著懿旨和聖旨去了西南,在各方麵的權衡下,蜀國公罕見的將封地內一半的礦產上交給朝廷,源源不斷的運往山西,那裡現在是安慶掌管。
有了這豐富的鐵礦資源,首先禦林軍的裝備就煥然一新,兵強馬壯。
朝廷中的官員隊伍如今煥然一新,充滿了朝氣蓬勃的新鮮血液。這些人中,有一部分是在隆啟帝登基後通過科舉考試嶄露頭角的進士們,他們憑借著自己的才華和努力,迅速嶄露頭角,成為了朝廷中的中流砥柱。
例如,王寂川如今已擔任戶部的右侍郎,他在財政領域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能和深厚的學識;而陸旭則在翰林院擔任四品侍講,以其淵博的知識和出色的口才,備受讚譽。
隆啟帝對年輕人的重視和信任可見一斑,他樂於任用這些充滿活力和創新精神的年輕官員,使得朝廷的血液每年都在不斷更新。與過去不同的是,對於那些到了年紀應該榮休的老臣,朝廷雖然會給予各種優厚的待遇,但不再像以往那樣挽留,而是積極的送他們告老還鄉。
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朝廷中央,也同樣影響到了地方。每年的科舉考試都會為各地輸送大量年輕有為的人才,他們懷揣著理想和抱負,奔赴各地任職。而隆啟帝更是親自把關,對這些新進血液的成長和政績密切關注,一旦發現有合適的時機,便毫不猶豫地將他們提拔起來,委以重任。
以張太後為首的老一批自然感受到了莫大的壓力,但他們也會通過各種方式,比如提拔家族裡的小輩,以這種方式繼續糾纏在權力體係中。譬如蜀國公這樣的,皇帝一時也是動搖不了他分毫的。
在於陸昶等人秘密籌謀許久之後,隆啟帝終於逐漸建立起了一支可以信賴和倚靠的強大軍隊。其中,陸昶所統領的禦林軍雖然人數僅有五萬,但卻個個都是精兵強將,他們不僅武藝高強,而且武器裝備更是一流,可謂是以一當十。
與此同時,遠在西北的周興也在不斷擴充自己的人馬。原本他手下隻有二十萬軍隊,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如今已經增加到了三十萬之眾。這無疑讓隆啟帝在北方邊境的防禦力量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而當茂寧被成功收服之後,在陸昶的建議下,茂寧和海寧兩地開始暗自發展起了一支獨特的海陸兩棲軍隊。這支軍隊既能夠在陸地上作戰,又能夠在海洋中馳騁,其規模也相當可觀,兩地加起來竟然達到了三十萬之多。
這些強大的軍事力量,無疑成為了隆啟帝最大的倚靠,同時也是這個王朝得以穩固的基石。有了這樣一支實力雄厚的軍隊作為後盾,隆啟帝在麵對各種內憂外患時,都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保衛國家的安全和穩定。
等大家赫然發現東邊的軍隊屹立,他們看向隆啟帝的眼光,又多了幾分崇拜和忌憚。
而在這背後,除了陸昶之外,還有另外兩位大功臣,那便是戶部的於尚書和右侍郎王寂川。他們二人雖然行事低調,但卻在這幾年間默默地從財力方麵給予了最大的支持。
工部侍郎徐道成也是一位不可忽視的功臣。這些年來,他一直埋頭致力於全國的水利計劃,不辭辛勞地奔波於各地。經過他的不懈努力,那些經常泛濫的洪水終於得到了有效的控製,從而大大減少了因洪水帶來的巨大損失。
國家在發展,個人也在變化。
林南南嫁入於府,已經生了一兒一女,夫君於燦也考中了舉人。在後補朝廷缺補與去外地任官之間,他竟然想去外地曆練。
以於燦的家世,他如果想進入六部,並不是很難的事。但他卻主動跟於尚書道:
“父親,我自小長在京城,從未離開過,但我心裡一直有一個想法,想去看看外麵的世界。這次的外仁,對我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還望父親成全。”
於尚書有些猶豫,他就兩個兒子,府上人口單薄。
“於燦,你若是去外地赴任,你妻兒該如何?”
“她們說我去哪,她們就跟去哪。”於燦堅定的道。
“你既然都已經做好了決定,為父不會難為你,有沒有想去的地方?”
於燦點了點海寧的方向,那是林南南的老家。
也好!於尚書點頭。
林南南抱著小女兒來到鎮國公府,把自己即將跟隨於燦前往海寧任職縣丞的事情告知林詩詩。林詩詩聞言,有些錯愕,但很快又高興起來。
她願意陪著他不遠千裡,他則選了她的老家。
“姐姐,等我回去,祖母和伯父伯母那裡,也互相好有個照應。”林南南笑著道。
林詩詩看著林南南微微發福的身體,氣質嫻靜雍容,這些年看起來在夫家生活得很不錯。
“有你們過去,我就放心多了。也難得你夫君還有這樣的胸懷,以後定然會有大的發展。你這樣陪著她,雖然辛苦些,但對你們的感情,定然是有好處的。”
很多正妻生了孩子以後,夫君外任,未必願意相陪,就留在京城帶著孩子,伺候公婆。時間久了,作為正妻的地位自然不可動搖,但夫妻間的感情卻不複從前。
有些男子,過了幾年回來,就帶著一個兩個的姨娘和庶子庶女回來。
“他特意為了我選的海寧。這些年他待我不薄,我都想好了,哪怕他選的是山溝溝,我也一定要陪著他的。”林南南笑了起來。
姐妹兩個聊了半天,十分歡喜。
林詩詩說自己趕緊給父母準備一些東西,等她們南下的時候,替她捎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