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還會多來幾次,然後反複晃動,讓紙纖維均勻的平攤在竹簾上。】
【竹簾鋪好之後,用滾筒壓一下,就會擠出紙張上麵的水。】
【然後撕開竹簾,就會看見一張紙平疊在剛才成摞得紙堆上。】
【“紙張的輕薄,全靠師傅的手藝,抄得太輕紙張就會太薄,抄得太重,紙張就會太厚。”】
【用板子加上重物在剛才紙摞成的小山上,放置幾個小時來擠乾上麵的水分。】
【然後將紙堆上的紙小心的撕下來,掛起來找地方陰乾。】
【“陰乾之後揭下來裁剪打包就可以了。不過一般人用不著這些紙,這些紙都是古代文人墨客書畫愛好者的摯愛。”】
[這紙也不軟啊,拿來擦屁股肯定不舒服。]
[標題黨。]
[我連構樹都不認識,你實在難為我了。]
[反正方法就在這裡,多試驗幾種唄,萬變不離其宗,可以加點香料進去試試,或者想辦法去黃啊等等等。]
[還有很多細節沒有講呢,比如說蒸煮之類,不過蒸煮也是為了破碎樹皮,讓這些纖維更好的弄出來。]
[去黃也沒有怎麼說……還不是怕你們真的穿越學會了。]
古人:“……”但我們想學啊!
到了宋朝的時候,紙張才開始大麵積鋪開使用,宋朝以前的紙很昂貴。
所以卜天壽的老師下葬用學生的作品,其實也是因為紙張很貴的緣故,大概是不浪費吧。
“竟然如此簡單……”嬴政說道,“若是能有紙用,那麼像是後世那樣小小的一本書便可以承載許多字了,也不知道後世是如何讓那些書上都有圖畫的,而且後世的紙都如此的柔軟光滑……”
這一些天幕上又沒有給出訊息,隻能靠墨家的人去探索了。
嬴政還是更加期待農家之人的到來,糧食乃是國事。
諸葛亮也是有些出神的看著,“早年前也有蔡侯紙,一紙千金,原來這造紙之術也如此簡單。”
諸葛亮知道,即便他們不造,曹營和江東那邊也會造紙,因為紙這種東西牽扯太廣,誰先弄出來,誰就能夠搶先一步得到一些無形的好處。
所以造紙是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情。
而對於宋朝及以後的人就是看個新鮮了,甚至於他們造紙的過程更加複雜。
他們還有澄心堂紙,質地細膩、潔白如玉;印書的時候用的椒紙,將胡椒、花椒等浸泡的水浸透入紙張中,可以防蟲蛀;潢紙、金粟箋紙等等等等。
宋朝讀書人多,科舉能夠讓一個讀書人最快的跨越階級,也不單是沒有世家的緣故,還有就是造紙技術的發達讓知識不僅僅是局限在一家一戶當中。
每次知識和技術的爆炸、文明的進步都和信息的載體息息相關。
比如說從龜甲骨片到竹簡,然後從竹簡到紙張,再從紙張到現代的手機電腦等等。
使用竹簡的時代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進入下一個更新的時代了。
即紙張。
喜歡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請大家收藏:直播通古代後,我把係統上交國家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