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就是良種,上好的糧食種子在先天上就具有優勢,可以產出更多的水稻,還有耕地,誰不想要一塊肥田好地?”
“人長大也需要營養,而糧食自然也要營養,一塊肥田好地可以給糧食更多的營養,同樣後麵的化肥也是一樣的道理。”
“還有農械用具等等。”
“總結來說就是,良種、耕地、化肥、農械用具、耕種技術、水利等農業基礎建設,優化種植結構,至於說農民的積極性,這一點根本不需要督促。”
朱清穀揮了揮手,剛才她說過的一個一個要點就在天幕裡浮現在她的身側。
已經不需要她在黑板上寫字了。
她提前整理好資料,係統就能夠按照她的需求自動顯示出這些字樣以及她想要的效果來。
自然這些光影效果是不會在現實當中顯現出來的,而朱清穀可以從屏幕當中窺見自己直播時候的樣子。
“在古代的時候,很多人都是無法製作化肥,而自己家生產的農家肥其實價格也一點都不低,所以很多時候農作物的產量就是依靠的良種。”
“以前大家是怎麼選糧食種子的?當然是儘量挑選飽滿、整齊一致的穀粒留種,有些地方還會用水選。”
“如何選育良種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兩三千年前,春秋戰國時候華夏便已經培育出許多新的品種來,《管子·地緣》當中甚至說到了每種土壤上適宜栽種的兩種新農作物。”
“而選用植株健壯、穗大粒飽的作物,割下種子用來乾燥保存,還要注意防治病蟲害,這一種叫做穗選法,在西漢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天幕之上也浮現出了幾行字,就是漢朝時候的《汜勝之書》,上麵記載了如何選取種子,還有如何防治病蟲害。
便是不可以讓種子處在濕鬱的環境當中,容易生蟲,所以需要懸高以曬,如果用儲存用具,最好使用竹器或者瓦器這些通風透氣的用具。
裡麵還可以放入一些艾草進去,因為艾草當中有一些揮發性的芳香油,可以起到驅趕蚊蟲的效果。
“這種辦法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優勝劣汰。”朱清穀說道。
天幕下。
“不錯不錯,俺家也是這麼留種的。”牛八重重的點頭,表示很是讚成,“若是好的穀子,都不舍得吃。”
“誰家吃留種的?除非真的是到了災年,那什麼不吃?”陳十五坐在田頭之上,抹了一把汗水,喝了幾口水,看著天幕。
……
“後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也已經采用混合選法,穀類作物要年年選種,種子田和大田還要分開,田間其他的品種要及時除去,這種辦法是防止種子混雜。”
“在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和郭義恭的《廣誌》當中都有記載華夏在那個時候培育出來的大量的良種。”
朱清穀翻找資料的時候,也很是訝異,原來古人其實培育了如此多的品種。
甚至於粟的良種都有86種之多,還有著種種的優點,比如說早熟、耐旱又或者是不怕蟲害等等。
不僅僅有關於粟的,還有黍或者是大豆等等。
古人並不是傻和笨,或許有的時候會因為信息不流通的緣故讓自己的思緒有些滯澀,但隻要稍微的點一點,前麵便是通途。
包括前麵提到了水稻的雌雄株,他們也一下子就明白了,很快就帶人開始研究。
雖然時間會有些漫長,但隻要有想法,開始了,就什麼時候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