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至死燃燒的蜀漢忠魂】
【“有人問為什麼天水市的第一輛有軌電車,要以薑維的名字命名?”】
天幕下的人之前就已經聽說過‘薑維’的名字了,也有許許多多人為他感慨悲歌,在天幕上出現關於薑維的影像之後,歌頌他忠義的詩詞就更多了。
華夏的忠勇之魂如此的多,一時之間是歌頌不完的,但總會在某一時段有些人能夠得到文人誌士的偏愛。
或許對於本人來說,現在要做的事情比死後的偏愛更加重要。
對於薑維來說就是如此。
他看著紮進腹中的染血長劍,就算是眼睛失去了光彩,也依舊抬起來看著天幕上麵。
如果天幕能夠早點來多少,現在已經無可挽回了。
【“薑維的一生是孤獨的,用外人所難以想象的堅韌和隱忍,鑄就了蜀漢最後的信仰。”】
【“在建興六年的寒冬裡,被天水太守馬遵懷疑可能會叛逃,於是被拋棄在了冷冽的寒風當中。”】
【“慶幸的是,他遇到了那個人。”】
【諸葛亮拿著羽扇的身影赫然出現在這裡,他滿是喜悅,“今得伯約,吾願償矣。”】
【“這一年薑維27歲,諸葛亮48歲。”】
【“從此諸葛亮將他帶在身邊,以自身知識為錘,將這一塊璞玉淬煉成為鋒,也將浸透骨髓的‘興複漢室’的信念和信仰傳遞給了薑維。”】
【“他時常與薑維探討漢室興衰、天下局勢,向薑維闡述蜀漢存在的意義就是延續漢室正統。”】
【“這種使命感就像是火炬,點燃了薑維心中的火焰。”】
【“建興十二年,薑維跟隨諸葛亮第五次北伐,也就是這一次星落五丈原,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
【同樣也是那樣一個黃沙滾滾的昏暗天氣,天上那‘克複漢室’的旗幟還在飄揚。】
【諸葛亮不甘且無奈的看著天空,流下熱淚。】
【他已經把兵書和兵法教給了薑維,他知道薑維一定能夠繼承自己的遺誌。】
【“薑維繼承了諸葛亮的遺誌,短短的二十五年間,薑維率兵進行了十一次北伐,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也沒有忘記對丞相的承諾。”】
【“景耀六年,雪來得格外的早,司馬懿派出鄧艾,鐘會等人率領十七萬大軍滅蜀。”】
【“薑維站在劍閣的城頭,望著城牆還有這一片土地,五萬大軍築起的血肉城牆死死的把鐘會阻擋在劍閣天險之外。”】
【“此時,七百裡外,鄧艾親自率領部隊偷渡陰平,繞過了薑維,攻克綿竹,劉禪在驚慌失措之後,選擇了投降。”】
【“帛書上‘敕令投降’的字樣出現在眼前,薑維口中的氣遠遠不下,‘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
天幕之下的劉備等蜀漢之人,再次緊握拳頭。
就連後麵朝代的人也是緊攥起手,很多人同後世人所想的一樣,過了一千多年,他們還是想讓蜀漢贏。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想讓曹魏贏,但是站在當時來看一看,曹魏陣營的人肉乾糧、生人婦、屠城對於當時的平民來說實在是太慘了。
蜀漢也苦,但至少能夠活得有尊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