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下的人聽著李世民的解說,有些人或有所得,有些人則是沉思,有些人看個熱鬨,有些人滿是讚同。
最後郭子儀利用地形伏擊將史思明一群人剿滅,這可是他的拿手好戲了。
城中,李世民和中老年李隆基等人接見了顏杲卿。
在原有的曆史上,他組織唐軍和義軍攔截叛軍,最終求援不成,被安祿山割下舌頭並且淩遲處死。
顏真卿聽到顏杲卿一家被殺害的消息之後,在悲憤當中寫下《祭侄文稿》。
現在朱清穀滿城的人臉上勝利的雀躍,還有顏杲卿幸不辱命的神情,覺得就算是這個時空以後沒有《祭侄文稿》也是一件好事。
安祿山和史思明,這兩個安史之亂當中最大的不確定點除了,但也還有一些埋雷的事情。
自然也是要快刀斬亂麻的解決掉。
那些響應安祿山的將領、番兵,還有這件事情當中又蠢又壞的宦官,也都要按冊索驥,一一處死。
而楊家人又要怎麼處理,李世民暫時沒有空管,他還要帶著兵去平叛。
後來朱清穀才知道中年李隆基將楊國忠處死,而楊家人統統一杯鴆酒送上了天,動作之狠辣果決。
知道楊玉環去了的時候,老年李隆基還訥訥道,“玉環不該死的啊……”
中年李隆基居高臨下的看著他,有一絲絲的冷笑,“你果真愛她?不過就是貪圖顏色罷了,朕去之時,她已經解脫去了,你以為她是替誰而死?”
最後老年李隆基則是被幽居在宮禁當中,終日不得出,陪在他身邊的大概隻有他的忠仆高力士了。
老年高力士則是深深的朝著中年李隆基拜謝了一番,然後腳步跟著頹喪的老李隆基前去了。
他自然高興能夠見到年輕英武的帝王,但他也知道老李隆基的身邊隻有自己了。
群臣上朝之時,文武百官看著那龍椅之上略顯年輕的帝王,神情有些複雜。
“拜見太宗陛下,拜見高宗陛下,拜見陛下,拜見衡山郡王,濮王殿下。”
上麵就三張龍椅,而且以李世民為尊,而李承乾和李泰皆立於陛下,朝著上麵的李治擠眉弄眼的。
其實他們想,現在也可以坐上這個位置了。
不過他們自己都知道自己還有許多不足,尤其是這一次出來,跟在李世民身邊學到了許多,更是覺得現在的自己還不足以承擔這個重任。
要不然李世民也不會讓中年李隆基來。
在這裡還有一些動亂需要平息,動亂平息之後的國策要如何運行,用哪些人,怎麼用?
這些中年李隆基好歹有治國經驗,加上李隆基在此朝的餘威未消失,許多人才在中年李隆基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冒尖了。
中年李隆基自然更加得心應手一點。
至於後麵應當如何,需要從長計議。
文武百官皆跪拜於地。
“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