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維護寶鈔的價值,明太祖還下了極端的禁令,也就是禁止銅錢,民間就采用金銀定價,這樣也沒有辦法阻止寶鈔的迅速貶值。”
“後來洪武年間還重申了金銀禁令。”
“到了明太宗的時候,依舊反複提及洪武時候的金銀禁令。”
漢·劉賀:你說你這麼聽你爹的話乾嘛?)
西晉·石崇:他那是讓他爹再愛他一次呢!誰還不知道後麵他篡位之後,還把洪武朝延長了……)
宋·蘇軾:有人有爹,有人沒爹。)
西晉·石崇:誰滿嘴噴糞呢?姓蘇的你嘴巴放乾淨點。)
宋·蘇軾:附詩一首,不謝。圖.jpg)
石崇看了之後馬上氣得噴血。
這文化人的事情最後還是用文化去罵。
此子之才華不容小覷!
石崇還想要說什麼,結果他的話根本無法過審,最後甚至因為審核過多,禁言一天。
把他氣了個倒仰。
……
天幕上的彈幕又開始紛紛揚揚的了,不過坐在教室裡的這些人都不知道。
他們還在認真的聽著全漢方的分析,現在全漢方已經直切入寶鈔貶職的原因裡了。
首先要提的,也是反複提及的,製度原因,也是貫穿前麵內容的重要原因。
“發行過多是寶鈔貶職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就是製度的不完善,想發就發想不發就不發,隨手一發,隨手不發都會妨礙經濟發展。”
全漢方沒有明確說名字,但字字句句都是在點朱元璋。
朱元璋:習以為常。
坐在後麵的朱清穀也輕輕嘖嘖,之前她就料想過這是老朱批判大會,沒想到現在批了個狗血淋頭。
“這一個製度缺陷,就是寶鈔的發型和管理。”
“我們翻回曆史書去看看宋朝和元朝發行的紙鈔,他們都會有準備金,也就是持有紙鈔的人付出少量的手續費,就可以去兌換白銀或者黃金。”
“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已經說過了紙鈔的本質,正是因為有貴金屬在,紙鈔才會有價值,而元朝的紙鈔之所以可以維持這麼長時間的價值,就在於此。”
“我們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有一個規劃是不是?”全漢方看向下麵的人,教鞭輕點,“打仗是不是要統籌要廟算?多少個人?要多少糧食?多少武器?後勤人數多少?”
“今年一年支出多少俸祿,我們是不是要心裡有數?”
“賑災的銀子和糧食總不能無限量的撥過去吧?”
隨著他輕點,下麵的人也是點點頭。
b,都是要根據經濟規律和市場規律來看的,但是大明寶鈔沒有。”
“印多少,什麼時候印,都沒有明確的規定,甚至於有時候印有時候停,洪武十七年的時候甚至是因為匠力緊張而停止印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