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大家也不否認,在這裡的都是博聞強識之人,知道要講經濟,也早就去了解了相關的史料,有了一個全麵的認知。
易梅之前說的也都能夠和他們所認知的對得上,易梅之前概述的那些,他們也可以推斷出來,策論不是白寫的,多年的官也不是白當的。
但是現在易梅說的文明競爭對於他們來說是新東西。
“海上絲綢之路逐漸取代陸上絲綢之路,和兩宋時候的經濟重心南移離不開關係,海上貿易的繁茂使得海路成為對外交流、溝通的重要窗口,並且也給宋朝的經濟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貿易和經濟是相互影響的,宋朝的手工業的不斷發展,使得商品越來越多樣化,出口越來越多商品,使得海路繁茂,繁茂的海上絲綢之路反而又將宋朝的經濟構成一點一點的改變。”
易梅摁了一下按鈕,ppt上就顯示出一些幾個圈的結構圖來,“後來就逐漸轉變成為農業和商業並重的結構,經過上一節課的概括我們也知道,商人階層和手工業階層迅速擴大,城市人口數量和經濟在急速增長……”
“漸漸的就有了整個世紀的文明競爭!”
“工商業文明、農耕文明和遊牧文明的競爭!”
光是宋朝內部就已經有工商業和農業進行競爭了,遊牧文明他們便是一下子就想到了遼、西夏、金等存在。
遊牧文明,說的是遼人嗎?)
應當是,他們在西邊北邊,咱們倒是想要走陸上絲綢之路也不敢走,不能走那邊就隻能去海上了。)
在海上還賺得更多咧,因為有大船!)
……
天幕上的彈幕嘰嘰呱呱的討論著,倒是也和易梅說的相差無幾。
但經濟這種事情不僅僅受製於人,還有地理因素、國際形勢等等。
一時之間也不是那麼容易討論出來的。
而很快,易梅也說到了陸路被阻斷之事,“有人說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與陸上絲綢之路被阻斷有關係,沒錯這也是曆史學界研究出來的原因之一。”
“也有人說是因為那個時候的技術發展很快,出現了指南針,加上我國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都得到了提高,這也是原因之一,還有一個大家肯定很少涉及。”
“有沒有人能夠猜到?”
到了這裡,易梅還賣了個關子。
在後世人的人來說,站在整個世界格局之上來看,是絕對的優勢,因為古代的時候信息傳遞慢,加上華夏人自古以來也比較少關注外麵的形式,所以不會考慮到這方麵。
下麵的人便是小聲討論了起來,就連天幕之下的人也討論了起來。
許多人都是在說著打仗,要不然就是南邊出海口多,好做生意,也有些人說海上行程比陸上行程更快。
等等等等。
五分鐘之後,易梅輕輕敲擊了一下桌麵,托了托自己的眼鏡,“這個答案對於大家來說比較困難,因為大家沒有相關的資料,並不知道國際上的形勢。”
ppt上漸漸的顯示出一幅世界地圖來,易梅伸手就將局部地圖擴大,上麵有著一些黑色、紅色的軌跡圖,還有箭頭,方便大家了解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