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大家比較。
但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有些人硬強。
在宋朝之前朝代的人不管好壞,都把這些新舊錢法通通記錄下來。
後來的張方平等人用了幾條舉措,勉強能夠維持住錢的價格。
第一條就是將大銅錢貶值,貶值到原來麵值的十分之三,並且用來一當三枚銅錢使用。
也就是一個大銅錢等於三個小銅錢或者小鐵錢,降低大銅錢的價格,減少盜鑄大銅錢,然後也貶低小鐵錢的價值,讓下麵的人鑄造小鐵錢無利可圖,同時停鑄鐵錢,平息物價。
就這些組合拳打下來,物價也平息了一些,沒有那麼混亂了。
“當這個時候的混亂局勢也還是給後麵留下了隱憂。”
“後來小鐵錢雖然停用了,但是神宗的時候又開始增加了折二錢,到了徽宗的時候,各種各樣的錢又多了,這裡的錢法已經亂得一塌糊塗。”
魯橈說到這裡,下麵的趙匡胤和趙光義等人總是瞄向不遠處的宋神宗。
這麼多個子孫後輩裡,讓趙匡胤欣賞的不多,趙頊絕對算一個,是一位勇於開拓的雄主,可是現在好像又不是那麼欣賞了。
要開拓也要能夠維持住經濟,太難了。
難得像是仁宗朝和神宗朝還有不少經天緯地之才,像是錢亂這些問題依舊沒有辦法解決。
其實他們也已經知道不少經濟規律了,在秦漢唐宋明的朝臣當中,宋朝的臣子絕對是最容易理解後世的經濟規律和經濟術語的。
他們都沒有太多辦法,可想而知那個時候的麻煩和亂。
有的時候不是不想打,是有心無力。
趙匡胤咂咂嘴巴,後麵的局勢其實已經遠超出他所能夠掌控的範疇當中了。
徽宗的時候已經沒有必要說了,就是亂,你神宗朝怎麼也搞得這麼混亂?
王安石變法是把你腦子也變了?
……
“錢荒其實從唐朝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尤其是中唐的時候格外明顯。”魯橈說著的時候,看了一眼下麵的人。
就看到了李世民微微點頭,其實唐初的時候就有錢荒了,不過那個時候還能夠維持住。
現在好像看來宋朝的錢荒更加明顯一些?
果然,魯橈也是這麼說的,“到了宋朝的時候,錢荒就更加明顯了。”
“那麼!那麼為什麼宋朝的時候錢荒這麼明顯呢?我們研究之後就發現了宋朝的幣值和幣價是不相等的。”魯橈也搖頭輕笑。
“……”宋朝朝臣&天幕下的人。
剛剛還說什麼覺得以一當幾是個好辦法的人也有些懊惱。
就這變來變去的銅錢價格,誰知道到了後麵都成了什麼樣子了?
當然魯橈也不單是說這個問題,“還有就是這些錢過多的集中到了軍費或者是冗官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