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曾聽說璟王殿下要娶的人是那個醫女啊!”
有閨秀小心看了冉錦瑤一眼,欲言又止。她家聽說的消息,璟王迎娶的是江南商戶之女,也就是冉錦瑤。
“我也沒聽說,據說當時娶的是哪家的閨秀,因為西疆要打仗了,這才倉促成親。”
“我聽說是因為與衡王殿下起了衝突,皇上生氣,隨便為璟王殿下指了一門婚事。”
梁安街當日發生之事——秦慕甫提刀硬闖衡王府爭奪言蘿月,喬公公下了封口令,京城之中,沒有幾人知道真相,就算知道,也沒人敢說。
所以對於璟王殿下倉促娶親之事,京城中人大多一知半解,說什麼的都有。
不過有一個普遍的共識,就是那璟王妃出身不高。
後來那親事最終也取消了,所以此事很快沒人再提。
南青雁見大家眾說紛紜,也不想解釋了,與她們說的多了,反而徒增麻煩。
她今日隨她三哥前來,是為了見璟王殿下打探消息的。
她姐姐南青瑛雖明麵上在大佛寺,但她已經知道,姐姐先是去了鄴城,後來又跟著言大夫去了羌國。
如今出使羌國的使團已歸,言大夫也已經回來了,卻始終沒有她姐姐的消息。
他們登門求見過,但被拒絕了,所以今日聽說璟王受邀參加詩會,便跟了過來。
“你們瞧,有學士下場了。”一位閨秀呼喊一聲。
百硯堂內,方才意氣風發坐在下首與兩位殿下論辯的學子,如今隻剩下兩人,其中之一還是南逸風。
“璟王殿下,”座中另一人起身拱手,“學生的問題既不是治國策論,也非行軍打仗,學生要問的,是當日殿下在接風宴上說的話。
“殿下說:您希望天下百姓都能安居樂業,即便有些百姓不是大良的子民。學生不才,認為若我們幫助敵國發展,使敵國百姓富足,國力強盛,最後於我們,又有何益處呢?”
此言一出,百硯堂內頓時輕聲細語一片。
秦慕甫當日的言論,早已四處傳播,在學子們當中,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國子監的學子們,都是大良未來的棟梁,他們的思想層次,很大程度決定著大良未來的諸多國策。
所以,秦慕甫想走這一遭。
他看向提問的學子,緩聲道:
“若是本王沒記錯,你是戶部侍郎郭經豐之子郭裴?”
郭裴微微頷首,不卑不亢:“正是學生。”
“令尊任職戶部,掌大良數百萬畝農田,當知農事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有了糧食,才會有更多的人,也才能有一個強盛的國家。
“土地是上天賜予的,我們敬重上天,便不該褻瀆這份恩賜,每一寸土地,都該物儘其用,生產出更多糧食,養活更多的人。
“本王所說這些,並無國界之分,國與國之區分,是人定而非天定,天下萬民都是上天的子民,都有權利依靠這些土地活著。
“兩百年前,我們與羌人同屬大周,兩百年後,也許我們的子孫後代與羌人的子孫後代,還會同屬某個國家。本王不信萬歲,也不信一個國家能永存,千年來,這片大地建立與消失的國家還少嗎?
“所有前人皆化為黃土,唯有這土地永存,養活一代又一代的人。”
秦慕甫說到這裡,百硯堂內已經鴉雀無聲,這些學子們每日讀四書五經,學治國策論,從沒有人聽說過這些。
此番言論大膽新穎,而且大逆不道,自然震懾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