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市周邊的鄉下就種有大量土豆紅薯,一百公裡以內的路程,一車拉四十噸,從挖掘、裝車、運輸、卸車,一天一夜完全可以搞定。
三個大倉庫,聯係了九個鄉下收購商,一個晚上每個大倉庫能排隊卸三大卡車貨。
於是,第三天早上常建新去倉庫的時候,三個倉庫裡,總共三百六十噸全部都是網袋裝的土豆紅薯,分類堆得整整齊齊。
距離上一次常建新給劉紹送物資,過去了十一天。
上一次送的物資價值四百六十萬,按照每個人預計每天花費兩塊錢計算,能用半個月。
不過上一次的第一批次與最後一批次,前後隔了六天時間,實際上那批物資,劉紹已經用了十七天時間。
好在那十七天時間並不是每天都有十五萬人要吃喝,所以那批物資其實都還剩下大約一天的量。
等劉紹把所有物資都用完,才送新的物資過去,肯定是不妥的。
因此,常建新便打算先把收購來的三百六十噸土豆紅薯給劉紹送過去。
常建新詢問劉紹道:
“讓你準備好的地窖都準備好了吧?這一次給你送過去的糧食,不是大米、麵粉、玉米,需要放到地窖裡麵才好存放。”
“都按照神仙您提出的要求挖掘,已經準備好了。”劉紹回應。
晉陽之圍解了之後,晉陽守軍本身還有一萬一千人左右,從諸胡軍隊中俘虜的四千七百多漢民,改造一番後並入晉陽守軍,彼時晉陽守軍便擁有了一萬五千七百人左右。
這段時間,陸續來到晉陽城投奔的八萬七千多漢民,其中隻有四千八百多人是成年青壯。
青壯與老弱婦孺比例達到一比十七,也就是十八個人才有一個是成年青壯。
比例不可謂不低。
理論上,兩個青壯至少要留一個參與各方麵生產,才能維持生存平衡。
不過,因為有常建新直接提供糧食與其他各種物資。
而種植青菜,以及許多活計,又可以由成年女子替代,所以如今的晉陽城,所有成年青壯男丁都全部入軍。
包括跟隨老弱婦孺來的四千八百多人。
當然,這四千八百多青壯沒有直接並入晉陽守軍之中。
按照常建新的建議,他們也需要如同之前那四千七百多漢軍俘虜一樣,先接受一個月左右的思想深化,以及恢複身體素質,才能並入晉陽守軍之中。
但不管怎麼說,劉紹手頭上是不缺人力的。
他直接調遣士兵挖掘地窖,昨天一天時間就輕輕鬆鬆挖出能放幾百噸土豆紅薯的地窖。
隨著常建新操作。
一袋又一袋土豆紅薯憑空出現,整整齊齊堆滿地窖。
劉紹迫不及待上前查看這一次的‘糧食’。
先割開裝紅薯的袋子,拿出一個紅薯,來回翻看了幾下。
又割開裝土豆的袋子,同樣拿出一個土豆,來回翻看。
喜歡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請大家收藏: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