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支騎兵首先交戰。
“殺……”
一萬兩千多拓跋鮮卑騎兵,也不是直接一窩蜂的隻從一個方向殺過來。
事實上,拓跋力溶令其中七千拓跋鮮卑騎兵,分為第一隊三千騎,第二隊兩千騎,第三隊兩千騎。
分三個波次,從三個不同的方向突擊。
另有五千多騎兵,拓跋力溶沒有動,他準備用來嘗試突擊晉陽軍的中軍,擒賊先擒王。
三波次七千拓跋鮮卑騎兵先後與接近八千晉陽軍騎兵混戰在一起。
戰馬嘶鳴,鮮血飛灑。
不斷有被斬殺的雙方士兵屍首從馬背上摔下來。
騎兵之間的混戰,最是考驗軍心士氣,哪一方士兵更勇猛無畏,哪一方士兵能承受更大的傷亡比例,同時如何讓對方的戰損比己方更大。
如果就騎兵作戰經驗而言,拓跋鮮卑騎兵肯定優於晉陽軍騎兵。
畢竟鮮卑幾大部落,其中慕容鮮卑、段氏鮮卑,都基本上放棄了草原,唯有拓跋鮮卑仍然占據著草原,漠南、漠北草原都有拓跋鮮卑騎兵的身影。
此時的草原上可不太平,不僅有西部鮮卑等許多中小部落不肯臣服,還有柔然人正在崛起,意圖染指漠南、漠北草原,這些都需要拓跋鮮卑騎兵去鎮壓。
兩支騎兵之間的廝殺。
拓跋鮮卑騎兵的隊形無疑更合理,若是同樣的人數,同樣的裝備,同樣的軍心士氣,那麼拓跋鮮卑騎兵一方絕對能更快占得優勢。
然而,拓跋鮮卑騎兵僅僅隻是廝殺過程中的騎兵隊形更合理。
軍心士氣方麵,拓跋鮮卑騎兵並不比晉陽軍騎兵強,而勇猛無畏,敢戰敢死,能承受更大比例傷亡這方麵,有信念且極度仇恨胡人的晉陽軍騎兵,卻是更強烈。
同時,晉陽軍騎兵著甲率達到七成五,而拓跋鮮卑騎兵隻有不到兩成。
更何況晉陽軍騎兵當中,有一千副鋼製甲片輕甲,防護力強大,再配備橫刀做為兵器。
一名身穿鋼製甲片輕甲的晉陽軍騎兵,抵三名身穿傳統鐵製輕甲的騎兵。
另外,晉陽軍騎兵所騎乘的戰馬,全部都釘有馬蹄鐵。
戰馬四蹄抓地更穩,衝力更大。
種種優勢之下。
雖然晉陽軍騎兵隻比拓跋鮮卑騎兵多大約八百騎,但如果有誰能俯瞰戰場,便可以發現,交戰之後不到百個呼吸時間,晉陽軍騎兵便取得了明顯的優勢。
被斬落馬下的拓跋鮮卑騎兵比例遠高於晉陽軍騎兵。
基本上一名晉陽軍騎兵被斬落馬下,便有兩名甚至三名拓跋鮮卑騎兵同樣被斬落馬下。
當然,拓跋鮮卑騎兵主將拓跋力溶,並不能第一時間察覺到晉陽軍騎兵的強大之處,不知道拓跋鮮卑騎兵傷亡比例遠大於晉陽軍騎兵。
他的內心對拓跋鮮卑騎兵有盲目的自信,認為他們拓跋鮮卑騎兵是當代草原之王,騎戰天下無雙。
用七千拓跋鮮卑騎兵對付接近八千晉陽軍騎兵,數量隻比晉陽軍騎兵少幾百騎,這在拓跋力溶看來,都已經是他高看晉陽軍騎兵的結果了。
喜歡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請大家收藏: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