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代縣平原,並不是隻有雁門關一條道路通往北方平城。
還另有幾條小道,隻不過幾條小道過於險峻,有許多路段隻能單人單匹戰馬小心緩慢通過,非常難走。
每條小道一天可能都過不了幾百人,所以不攜帶後勤的少數兵馬可以勉強走。
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軍征戰不帶後勤怎麼可能呢。
而真要是攜帶大量後勤,以及大兵團行軍通過的話,唯有雁門關能走,這才是雁門關重要的原因。
一日時間過去。
申時三刻,劉紹率領晉陽軍主力抵達代縣城下。
除了一千五百晉陽軍騎兵在雁門關方向監視雁門關動靜之外,代縣城下此刻集結了一萬六千多晉陽軍兵馬。
分彆是輕騎兵五千六百多人,重騎兵五百八十多人,普通步兵九千九百多人,陌刀兵四百三十多人。
當然,其中包括一千二百多傷兵,真正完好無傷能戰的隻有一萬五千多人。
前日的平原遭遇戰晉陽軍傷亡一千五百多,殲滅近九千拓跋鮮卑騎兵,這兩日繼續追殺其他拓跋鮮卑潰兵,又殲滅一千左右,同時晉陽軍自身也又損失近百人。
晉陽軍前後傷亡一千六百出頭,其中三百多人直接陣亡。
直接陣亡的比例,是傷亡總數的兩成出頭。
沒辦法,隻有守城戰能做到士兵受傷之後立刻得到救治,所以直接陣亡的比例要低許多,甚至連傷亡總數的一成都不到。
其他戰事,類似前日的平原遭遇戰,能做到直接陣亡人數隻占傷亡總數兩成出頭,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回到正題。
一萬五千多完好無傷的能戰之兵,要拿下此刻的代縣城,絕對不難。
劉紹並不知道代縣城內具體還有多少拓跋鮮卑守軍,但他猜測一千多人的概率大,最多則兩千左右。
畢竟代縣城之前便抽離了兩千多騎兵,城中還能有兩千守軍,都說明最初有四千多守軍。
拓跋鮮卑人無論如何,不太可能在代縣這麼一座縣城,放五千以上守軍。
“今日還有一個多時辰便日落,並且還要組裝攻城器械,不宜倉促攻城。”
“今日將士們先休整,待明日一早,一切準備就緒再行攻城!”
“為了明日能更輕易攻破此城,需給城中拓跋鮮卑人來一個陽謀!”
劉紹沉吟了一下,對眾將說道:“令軍中識字會寫的人,在一個時辰內,抄寫兩百份勸降書,尤其是專門勸降城內漢兵,而後派弓箭手直接射進城內。”
忻州城內三千拓跋鮮卑守軍,便有數百漢兵。
代縣城內至少也同樣有數百漢兵。
劉紹的陽謀就是讓代縣城內拓跋鮮卑人,疑神疑鬼,不敢用漢兵守城,至少不敢放心的用,彼時便可以不費一兵一卒,直接削弱代縣城內的防守力量。
劉紹的這個陽謀非常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