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相當於崩潰了的軍心士氣,又再次承受兩成左右傷亡,自然不可能承受得了。
接下來就簡單了。
晉陽軍士兵隻需要滿山巒的抓俘虜,激烈的廝殺場麵幾乎不會再發生。
山巒這邊的戰局已經不需要再關注。
劉紹的注意力集中到北城門樓與城牆上的近九百拓跋鮮卑守軍,隻有再拿下北城門樓與城牆,才算是完完全全的攻占了雁門關。
彆看潰逃到北城門樓與城牆上的拓跋鮮卑守軍士兵隻有近九百人,僅有潰逃上山巒的兩千六百多的三分之一左右,但清剿的難度卻反而更大。
幾處登城石梯都被北城門樓與城牆上的拓跋鮮卑守軍用火油柴草點燃的火焰封鎖。
“如果隻是柴草,那麼還可以用水輕鬆潑滅,但加了大量火油就難了!”
這個時代的傳統火油,雖說沒有常建新送來的現代汽油那麼難以用水潑滅,但也不是輕易能潑得滅的,一升火油估計便得五桶水。
同時潑滅四個登城石梯上麵的火焰,怕是要幾百桶水。
潑滅了火焰,石梯上殘存有火油,又會很滑,需要一些泥土墊腳。
而且士兵上去潑水以及撒泥土的時候,肯定會被上麵的拓跋鮮卑守軍拚命阻止。
前前後後怕不是得折騰半個時辰左右才能往北城門樓與城牆上進攻。
進攻可能又要差不多半個時辰,才能全部清剿。
這樣算來,豈不是需要一個時辰左右時間。
再有一個時辰左右時間,拓跋鮮卑援軍趕來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劉紹倒不是怕幾千一萬拓跋鮮卑援軍趕來奪回雁門關。
主要是此次北征目的就是拿下雁門關而已,不是要與拓跋鮮卑死拚到底。
而如果拖延到拓跋鮮卑援軍趕來,彼時又與拓跋鮮卑援軍廝殺一場的話,很可能得多出一兩千士兵傷亡。
所以,能趕在拓跋鮮卑援兵趕到之前,便拿下北城門樓與城牆肯定最好。
現代時空,常建新通過劉紹的視角觀看當前情況。
“他們那麼喜歡玩火,那麼就給他們燒個夠,軍中還剩下多少汽油,投擲十幾罐上去,先把城門樓燒了,把上麵所有拓跋鮮卑守軍全部逼到兩側城牆上,然後繼續看哪裡人多,就拋幾罐汽油,或者繳獲的火油上去,等把他們燒爽了,再進攻也不遲。”
“如果這段時間拓跋鮮卑援軍趕到,想來能趕來的都是騎兵,不會攜帶有任何攻城器械,無法直接攀爬城牆支援城牆上的拓跋鮮卑守軍殘兵。”
“如果拓跋鮮卑援軍想從城門洞進來,那麼就把我們的攻城衝車提前推到北城門這邊來,推進城門洞裡麵,把車輪破壞了,頂住城門的同時,做為障礙物,再調幾百弓箭手守著,量無論是城牆上的拓跋鮮卑守軍殘兵,還是城外的拓跋鮮卑援軍,都無可奈何!”
總之,戰事到這個份上,已經贏定了,用不著太瞻前顧後。
劉紹當然不是在猶豫不定什麼的,他隻是在考慮怎麼樣更快,傷亡更少的拿下北城門樓與城牆,以及後續可能的拓跋鮮卑援兵的問題,這是一個主帥的責任。
“城門樓與城牆上的九百左右拓跋鮮卑守軍士兵,就算幾個石梯沒有火焰封鎖,將士們能直接向上進攻,想拿下來估計也得傷亡不小。”
“在向上進攻之前,本就應該先設法進一步打擊上麵的拓跋鮮卑守軍的軍心士氣,神仙您提的辦法挺好,我這便下令執行!”
劉紹選擇直接采納常建新提出的辦法。
不過動作是多方位進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