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而易見,拓跋鮮卑人大概率還是要嘗試一下奪回雁門關,畢竟雁門關對他們而言實在太重要了。
一萬兩千騎兵最初都是奔著援救雁門關來的,而不是攻打雁門關來的,所以都沒有攜帶任何攻城器械,其他物資也不夠,兵力數量也不太夠。
想要真正嘗試奪回雁門關,必須等平城方麵派來更多援軍,以及攜帶足夠多的各種攻城所需物資。
“拓跋鮮卑人除非在草原深處作戰的騎兵回歸,否則朔州、平城方麵能夠出動的騎兵,應該都已經在雁門關外了,還要派遣更多援軍趕來,隻能是步卒,而且攜帶後勤物資也隻能是步卒。”
“這樣來算的話,平城距離雁門關一百七十多裡,兩天時間集結兵力,快速行軍的話,也要分三天時間走到雁門關,到了雁門關以後,還得準備各種攻城器械,估摸著至少六天時間才能對雁門關發起進攻!”
劉紹分析著拓跋鮮卑人方麵的形勢。
步兵正常行軍,每天走三十多裡到四十裡,這是確保突然遭遇敵軍襲擊,各軍將士有足夠的體力禦敵。
現在拓跋鮮卑騎兵已經先守在了雁門關外,那麼從平城南下的拓跋鮮卑步兵,便不需要防備突然遭遇敵軍襲擊,士兵不用時時刻刻保證有足夠的體力,所以行軍速度完全可以比正常行軍速度快一些。
三天走一百七十多裡,這是也已經給他們算到每天行軍六十裡左右了,很合理。
“拓跋鮮卑人怎麼準備攻打雁門關是他們的事情,我們怎麼準備防守雁門關是我們的事情。”
“哪怕這一次挫敗拓跋鮮卑人試圖奪回雁門關的攻擊,拓跋鮮卑人也一定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試圖奪回雁門關。”
“我們要想長時間,穩固的守住雁門關,就得把我們能做的一切增強雁門關防守的事情都做好。”
劉紹給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定調。
等眾將都領了任務離開,議事廳裡隻剩下劉紹一個人的時候。
“神仙,您在嗎?”劉紹這才開口呼喊常建新。
這個時間點是晚上十九點三十幾分。
其實剛才劉紹與眾將商議了十幾分鐘,差不多十九點二十分的時候,劉紹就隱約聽到了來自現代時空常建新那邊傳來的動靜,之所以還要先詢問常建新在不在,是出於對常建新的尊重。
“我在,今日已取得大捷,當喝一杯慶功酒!”
常建新聲音傳入劉紹耳朵裡的同時,他麵前的案台上,還憑空出現一個精美玻璃杯,裡麵倒有半杯大約二兩多的汾酒。
現代時空,常建新坐在陽台的靠椅上,麵前擺著一個白色小圓桌用來放酒杯與兩袋小零食,隔著玻璃外麵是燈紅酒綠的市中心夜景。
晚上將近八點鐘,正是夜晚出來逛街人最多的時間點
古代時空,劉紹多謝了一聲後,拿起來小酌了一口。
一邊喝常建新分享過來的酒的同時,一邊與常建新商談事情。
這在過去一年多時間,是很正常出現的場景。
白天的時候,常建新通過劉紹的視角,看到過雁門關的北城門樓與城牆。
他看得出來,雁門關麵向平城的北城門樓與城牆,相較於麵向晉陽城的南城門樓與南城牆,要矮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