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不同的時空,時間線也不太一樣,但卻是差不多的曆史走向,而且羯族人的習慣和常建新所處現代時空的曆史上是一樣的。
怎麼樣總數差距也不至於這麼大才對。
“劉兄,你該找幾個對鄴城情況有些了解的人問一問。”
常建新把自己的疑問告知劉紹,讓劉紹找人了解一下。
“好。”劉紹點頭回應。
他自然也很重視,畢竟同樣是漢家人口,他最看重的是能直接加入晉陽軍的成年男丁奴隸,其次便是年輕女子。
每一名年輕女子都不僅能開墾種地,還能生兒育女,在今後不斷增添新生人口。
很快根據這條線詢問出來消息。
不過結果卻讓劉紹和常建新同時沉默了好一會。
很簡單,原本鄴城與高臾、臨潼兩座衛城,雖說沒有二十萬那麼多的漢人年輕女子,但十五六萬是肯定有的,而為什麼現在隻看到九萬六千多,連十萬都不到呢?
因為有六七萬被羯族主力大軍帶著一起出征在前線戰場了。
現代時空這邊,常建新咬了咬牙。
古代時空那邊,劉紹則是陰著臉,最終無奈一歎。
兩人都沒有去猜測那六七萬被羯族主力大軍帶著一起,出征在前線戰場的年輕漢人女子的結局,畢竟就算知道,現在他們也做不了什麼。
他們現在隻能是把看得見的漢家人口,先遷到晉陽五郡去安置,增加晉陽五郡的人口潛力。
除了鄴城和高臾、臨潼兩座衛城的十七萬七千多人,後續掃蕩其他地方,估計又還有二十萬左右人口。
為什麼鄴城等幾個大城池的外麵,反而有更多漢人人口?
這也很簡單,因為羯族人口大量聚集在鄴城一帶,尤其鄴城是羯族人的統治核心。
上層需要享樂,需要源源不斷的年輕男丁做奴隸,年輕女子,以及需要有人種出糧食給他們食用,肯定得有一定數量的漢人。
鄴城周邊土地都是平原,而且有漳河等多條河水從太行山流出來,可耕種土地上千萬畝。
鄴城外一帶的二十萬左右漢人人口,便是羯族人安置在城外耕種土地的。
他們集中在一個個沒有城牆的鄉鎮、村莊之中。
羯族人一般不主動去殺戮他們,但他們每年都有大比例的成年男丁,成年女子被強征到鄴城,以及他們種出來的糧食,八成都得上繳給羯族人。
晉陽軍騎兵掃蕩過去的時候,有些人還不想走呢,覺得這麼苟活好歹也還能活著。
不過,當晉陽軍騎兵向他們宣傳,鄴城內的羯族人已經被晉陽軍殺戮殆儘,一旦羯族軍隊歸來,找不到晉陽軍,勢必屠戮他們這些漢人泄憤。
這般宣傳恐嚇之下,不用晉陽軍再怎麼樣勸說,或者用強,鄴城周邊的漢人百姓便聽從安排,答應一起遷往晉陽五郡。
預計最終各個方向全部加一起可能有三十七八萬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