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七百裡距離,劉紹愣是趕在第二天下午之前跑完,重新回到晉陽城。
現代時空那邊,常建新沒有說什麼,隻是默默把物資給劉紹送了過去。
“第二批鋼片有四百六十萬片!”
同樣是三天時間,第一批數量隻有一百五十多萬片,這第二批足足翻了兩倍。
此次訂單總數量五千四百萬片,尤小柔不僅多找了幾家工廠,這些工廠大部分還都擴產了。
前麵三天剛開始生產,需要調試和擴產,所以產能無法爆發。
後麵這三天,調試好了,也完成了擴產,產能一下子就爆發了。
按照尤小柔發來的工廠方反饋信息,後續產能還將進一步擴大到每三天五百萬片到接近六百萬片,且能夠穩定保持這個產能。
相當於每天接近兩百萬片!
這個數量很恐怖嗎?
畢竟一天時間才八萬六千四百秒鐘,哪怕一條生產線一秒鐘能生產一片,一天也才八萬六千四百片,十條生產線都才八十六萬四千片。
其實並不恐怖,要知道常建新要的這種鋼片絕對不會比疫情時期的口罩更難生產,甚至更容易生產得多。
畢竟口罩工序更複雜,所需材料種類更多,而疫情時期全國口罩的巔峰產量是每天兩億個!
如果真是全國產能,怕是一天十億片都能給你做出來。
才接近兩百萬片,也就本市的幾家工廠,與珠三角的幾家工廠全力生產罷了。
因為尤小柔承諾工廠那邊,除了這一筆訂單,今年之內還將有下一筆至少不比這個數量少的訂單,工廠才放心新建產線,擴大產能。
值得一提的是,近兩年時間,由於尤小柔采購了各種各樣大量物資,她在商圈裡已經頗有名聲,很多工廠老板都願意相信她的口頭承諾。
晉陽城中,劉琨足足組織了四萬年輕女子參與縫製盔甲,儘可能確保常建新送來的鋼片,能夠最快速度縫製成為盔甲。
這麼多女工,相當於平均每人每天負責一百多片鋼片。
當然,縫製盔甲,需要專門有人分發材料,搬上搬下,還要有人保障吃喝拉撒等眾多生活上的事情,看上去是四萬人參與,實際上真正直接用鋼片等物料生產盔甲的也就兩萬多人。
平均每人每天負責兩百多片!
按照每天可以有四個時辰用來縫製,一個時辰隻需要縫製幾十片,看上去數量也似乎也不多,很輕易就能縫製完是吧?
實則不然,盔甲的縫製不是單純的用繩子把鋼片和皮料串連在一起,而是要注意塑形。
胸部、後背、肩部等,每個部位形式都不同,不符合規格還要拆了重做。
四萬年輕女子的身後是更多數量的其他孩童老弱,相當於縫製盔甲這件事情,已經動員了十幾萬人口。
雖然晉陽城中有接近二十萬人口,晉陽城外方圓百裡,又另外有二十多萬人口。
但是除了縫製盔甲,還需要將受損的兵器回爐重鑄,以及用常建新送來的鋼塊打造新的兵器。
這些工作也有一些年輕女子參與,主要是幫忙燒火之類需要力氣比較小的輔助工作。
以上還隻是生產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