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石勒最初也覺得派十五萬大軍就足以掃滅晉陽軍。
畢竟羯族在一個多月前的兗州之戰,擊敗匈奴人,收降大量匈奴降兵之前,兵力最多的一次征戰不過十六萬人。
以前勢力還沒有拓展到黃河以南之前,更是隻有數萬,或者十萬左右兵力。
但就是在隻有十萬左右兵力的情況下,他們便已經連敗諸胡,鮮卑人、匈奴人都不是他們的對手。
一次性派出十五萬大軍,已經是看在晉陽五郡易守難攻的結果。
之所以最終還是又多派了一路十一萬大軍,總共二十六萬大軍兩路同時進攻。
不是因為石勒覺得必須二十六萬大軍才能掃滅晉陽軍。
隻不過是石勒想速戰速決,掃滅晉陽軍之後,立刻殺入關中徹底滅掉匈奴漢趙王朝。
在石勒的預想裡,如果隻派一支十五萬大軍,可能要兩三個月才能掃滅晉陽軍,而兩路二十六萬大軍夾擊的話,可能一個月就足以掃滅晉陽軍。
……
攻破萁關,羯族大軍付出了近千人傷亡。
拿下萁關之後,石勒立刻派遣四千羯族騎兵,先行一步,追著棄守萁關的晉陽軍敗兵,同時打通萁關後麵三十多裡長的山陘。
棄守萁關向安邑城敗退的晉陽軍士兵有七百多人,他們之中隻有不到百人有戰馬代步。
一旦被數千羯族騎兵追上,除了近百有戰馬代步的晉陽軍士兵之外,其餘六百多晉陽軍士兵肯定都無法逃脫。
“有戰馬的繼續走大道往安邑城撤,沒有戰馬的走山嶺,先沿著山嶺向西南走,等天黑以後,趁著夜色掩護再走大道退入安邑城內!”
帶隊的晉陽軍將領做出安排。
萁關守的是中條山與太行山脈交界的位置,中條山從太行山脈南麓,向南再向西綿延到黃河北岸。
中條山不算寬,也不算多麼險要,山林比太行山脈茂密些,騎兵不可能追到山林之中去,所以暫時藏身是沒問題的。
萁關之後是三十多裡山陘,再往後是一百一十多裡平原區域,便可以抵達安邑城下。
雖然石勒親自統帥的這支羯族大軍,其中有數萬騎兵,但騎兵卻也沒必要直接先衝到安邑城下。
因為騎兵也是要人吃馬嚼的,後勤糧草等,都是跟隨步卒大軍。
你如果先派遣數萬騎兵直接先衝到安邑城下,騎兵又沒辦法攻城,等待步卒抵達的一兩天時間裡,人吃什麼馬嚼什麼,夜晚有沒有帳篷可以睡?
所以過了萁關之後,石勒隻是令數千騎兵前出三十裡左右為前鋒,同時派遣大量斥候遊弋在大軍方圓二十裡區域。
大軍整體維持在每天四十多到五十裡的速度,朝安邑城逼近。
大約兩天以後,可以兵臨安邑城下。
……
晉陽城。
就在石勒親率的一支羯族大軍剛突破萁關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