羯族重甲騎兵做不到全身各部位都三層鐵片,那麼他們隻有兩層鐵片防護的位置便是致命的破綻。
或許羯族重甲騎兵他們對付鮮卑人、匈奴人等其他胡人,以及南方東晉朝廷的時候,麵對敵軍鐵製長槍的突刺,除非有戰馬快速衝鋒的力道疊加,否則兩層鐵片的防護也已經足夠了。
但對手是晉陽軍重甲騎兵,麵對晉陽軍重甲騎兵鋼製的馬槊,他們兩層鐵片的防護就顯得不夠了。
哪怕是雙方靜止,隻憑借單純的人力突刺,晉陽軍重甲騎兵手上的馬槊也有一定的概率能夠破甲。
相反,羯族重甲騎兵隻憑借單純的人力突刺,他們手上的鐵槍絕對不可能一次就捅破晉陽軍重甲騎兵身上的鋼製甲片重甲。
除非連續多次同時捅中一個位置。
然而,人會動,會閃躲,想要連續多次同時捅中一個位置談何容易。
雙方衝在最前沿的重甲騎兵交會照麵過後,緊隨其後的是更多重甲騎士交會照麵廝殺。
有些重甲騎士一路衝撞進對方的隊形縱深。
有些騎士戰馬被截停在一起,不得不與對方近距離止步搏殺。
若是這種情況,雙方便隻能有一個活下來。
重甲騎兵對其他騎兵或者步卒的衝擊,都是一往無前,有進無退,不可阻擋,先將敵軍衝散,再肆意砍殺敵軍,砍到重甲騎兵脫力才停止。
但重甲騎兵與重甲騎兵相互衝擊,則隻會是相互把對方衝散,雙方從集團衝鋒,逐漸演變為混戰。
晉陽軍重甲騎兵與羯族重甲騎兵便很快大範圍的混戰在一起。
上百人的隊形已經看不到到了,大的隊形隻有一些三四十騎,更多的是幾騎十幾騎的小隊,後續還將繼續變得更散更亂。
當然,一方如果占據明顯的上風,那麼就可以保持隊形,甚至從小隊形或者散亂狀態又慢慢彙聚,重新成為一個個上百騎的大隊形,屆時戰局將演變為一邊倒。
現在雙方剛接戰,縱然有一方損失比另一方更嚴重,傷亡比例更大,不過一時半會還顯不出哪一方占據明顯上風。
重甲騎兵很難殺,哪怕一方弱於另一方。
但重甲騎兵就是重甲騎兵,每一個相較於普通人而言都是天生神力,他們反抗的力量比普通士兵強烈。
他們身上的重甲縱然能破,一方也要消耗大量的力氣。
總體來說,晉陽軍重甲騎兵除了人數少於羯族重甲騎兵之外,其他各方麵都更有優勢。
除了攻擊的兵器有優勢,防護的重甲有優勢,晉陽軍騎兵另一個優勢是羯族重甲騎兵先參戰,他們後參戰。
先參戰的羯族重甲騎兵,他們看似在當時隻有普通晉陽軍騎兵的左翼戰場上橫衝直撞,殺得晉陽軍騎兵傷亡慘重,強行扭轉了不利的戰場形勢,很威風,很霸氣。
但是這也意味著羯族重甲騎兵先消耗了許多人與戰馬的力氣。
打個比方,每一個重甲騎士人與戰馬的力氣都是‘十’。
在晉陽軍重甲騎兵剛參戰的時候,羯族重甲騎兵人與戰馬卻已經先在戰場上消耗了兩點以上的力氣,隻剩下七不到八的力氣。
而與之相反,晉陽軍重甲騎兵人與戰馬的力氣才剛開始消耗,還剩下接近十的巔峰狀態。
隨著兩支重甲騎兵所有的精力都在對方重甲騎兵身上,無暇他顧對方普通騎兵。
雙方普通騎兵又回到了重甲騎兵參戰之前的狀態。
隻不過之前左翼戰場主角是雙方普通騎兵,現在左翼戰場的主角變成了雙方重甲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