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兵技術在東漢時期快速發展,尤其是魏晉時期開始出現鐵製馬鐙,西晉滅亡之前又從單邊馬鐙又發展到雙邊馬鐙。
趁著西晉八王之亂造成赤地千裡,漢人人口銳減,五胡不斷向中原內遷,竊居中原的同時,把馬鐙技術一並學了去。
有了鐵製雙邊馬鐙,重甲騎兵才開始出現。
而石勒是第一個整出重甲騎兵集群的梟雄。
所以石勒最清楚想要整出一支上千人的重甲騎兵有多麼困難。
不說重甲需要多少鐵,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打造出來。
就說可以穿戴重甲上戰場較長時間殺敵的士兵便很難選拔。
做出重甲,選拔出合格的士兵,這就完了嗎?
養著這樣一支重甲騎兵更難,每一名重甲騎兵都需要配備兩匹戰馬,而且是最上等的戰馬。
一千重甲騎兵所需的至少兩千匹最上等戰馬,這兩千匹最上等戰馬需要從幾萬匹戰馬當中選,而十萬匹成年馬兒頂多能選出三萬多匹戰馬。
最後,想要保持重甲騎兵隨時能上戰場作戰,不僅人要吃得非常好,戰馬同樣要吃得非常好,日常精養。
在古代時空這邊,不像常建新所處現代時空,有工業生產的廉價精料。
同樣一斤擁有差不多營養量的精料,在古代時空這邊需要用差不多十斤糧食的代價去換。
古代時空連年戰亂,根本沒有人能夠安心種地,本就處處缺糧,卻要花大代價供養重甲騎兵的戰馬日日吃掉大量精料。
這兩千匹配屬重甲騎兵的戰馬,比養一萬匹普通騎兵的戰馬還要難。
羯族占據天下最富庶的冀州,還有青州、兗州、幽州一部分、豫州一部分、洛陽地區,治下四五百萬胡人與漢民,整個淮河以北,一半的人口在手。
而且羯族把漢民當做奴隸使用,極限奴役壓榨,得來的大量人力物力,也就隻能維持一千五百以下數量的重甲騎兵。
可是此刻羯族偽帝石勒聽到的是什麼?
“一千晉陽軍重甲騎兵,安邑城內還至少有五百晉陽軍重甲士兵,上黨郡城內也說有數百晉陽軍重甲士兵出現,這加在一起難不成晉陽軍竟有兩千左右數量身披重甲的精銳士兵?”
就憑晉陽五郡那點地方,就憑那幾十萬人口?
該是天方夜譚才對,可事實上就是出現了這種情況!
細說起來,其實是合理的。
羯族偽帝石勒不可能篩選羯族本部之外的成年男丁為重甲騎兵,而羯族隻有幾十萬人口,真正的羯族士兵隻有十萬出頭。
看似羯族重甲騎兵在此戰之前隻有一千四百多人,但實際上羯族這些年連年征戰,羯族重甲騎兵參加過多次惡戰,損失不小。
如果把戰死,受傷過重淘汰出去的都算在內,實際上羯族幾十萬人口,十萬出頭成年男丁,前前後後選出了兩千多名重甲騎兵了。
晉陽五郡看似隻有幾十萬漢民人口,而且大部分都是這兩年從外部吸引過去的皮包骨流民。
但是晉陽軍從各胡人手下解救出來的漢人奴隸便接近十萬。
每一個漢人奴隸都是成年男丁,而且是在胡人殘酷奴役下還活下來的成年男丁,身體底子差的本身就淘汰了一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