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重甲陌刀兵傷亡一人,可是相當於普通士兵傷亡十個人的損失,三十多重甲陌刀兵傷亡,相當於三百多普通士兵傷亡。
真細算的話,其實是三千兩千多傷亡對比八百多傷亡,傷亡比也就一比四左右罷了。
真正把傷亡比拉得那麼懸殊的,是那一千七百多俘虜也算做殲敵數量。
還有就是洛陽幾個城門出來的羯族士兵,大多都隻是普通士兵,其中有三成多士兵身上甚至都沒有盔甲。
再加上第一波衝上去的是一千兩百唐軍重甲騎兵。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唐軍重甲騎兵屠戮超過三千羯族士兵,自身傷亡不到百騎,傷亡比一比三十都不止。
後續唐軍又是軍陣抵近用大量弓箭手射那些本身就已經被重甲騎兵衝亂殺散的羯族士兵,一輪箭雨下去便殺傷幾十個。
而唐軍士兵隻是在城門樓與城牆上羯族弓箭手居高臨下的射箭之下,承受一輪箭雨頂多傷亡幾個人。
從洛陽城出來的羯族士兵前後被殺傷接近四千六百,唐軍士兵卻沒傷亡幾個。
綜合下來,此戰唐軍以七百八十五傷亡,便殲滅九千七百多羯族士兵,出現超過一比十二的傷亡比就很正常了。
“按照以往的經驗,後續估計又會有八十左右傷兵救治不回來,最終真正的折損數量在一百七十左右。”
哪怕還會有一定比例的傷兵,傷好了以後也不適合繼續上戰場,比如缺胳膊少腿的。
但真正的折損也不會超過兩百人!
此戰的結果實際上是,唐軍以真正折損數量不超過兩百的代價,殲滅九千七百多羯族士兵,其中還包括五千一百多羯族騎兵。
當然,傷兵在傷好之前也不能繼續上戰場。
現如今唐軍還能上戰場作戰的兵力,從戰前五萬五千三百多,現在變成了五萬四千五百多。
沉吟了一下,張信向劉紹提議道:“太子殿下,我認為應該立刻分兵,前往攻占伊闕關、大穀關、軒轅關、孟津關、旋門關,徹底將洛陽城變成一座孤城。”
“到時候,哪怕洛陽城內守軍突然棄城突圍,我軍也能靠著這些關隘,阻止羯族士兵逃脫,最終至少留下九成以上洛陽羯族守軍士兵。”
之所以等到現在才建議分兵去攻占這些關隘,不是先前六個月沒想到,而是因為現在才屬於合適的時機。
分兵去攻打洛陽四周這些關隘,哪怕駐守的羯族士兵都沒多少,那也總得傷亡一些人。
主要還是占領以後你得駐守吧?
駐守兵力太少不行,一個關隘怎麼都得駐守一千人,五個關隘便要分走五千士兵。
還有就是駐守士兵以後,在那裡的士兵需要後勤補給。
唐軍的後勤補給全都依賴常建新從現代時空直接提供,而時空通道這頭的載體是劉紹,不可能說讓劉紹定期來回往這幾個關隘跑。
劉紹作為主帥,那樣做事容易被敵軍探知,並且針對性做出行動,對劉紹本人而言危險性太大。
劉紹不親自定期往這幾個關隘來回跑一趟,那麼就得派遣普通士兵定期從大營運輸補給過去,運輸過程又得分掉一部分兵力。
如果是六個月前剛兵臨洛陽城下的時候,就分兵去攻占這幾個關隘。
首先唐軍的力量就分散了。
其次,那個時候雙方比拚糧草的消耗戰才剛剛開始,洛陽城內羯族守軍不可能棄城而逃,自然不需要為了阻止洛陽城內羯族守軍大量敗逃出洛陽盆地而去攻占洛陽周邊的幾個關隘。
而當下是什麼情況。
一支隱藏在洛陽城外的五千羯族精銳騎兵被全殲,洛陽城內羯族守軍嘗試出城作戰也被殲滅近五千人,意味著唐軍需要對付的敵軍一下子就少了一萬。
如此一來,唐軍分散幾千兵力出去,問題便相對不會那麼大。
另外,洛陽城內羯族守軍已經被圍了超過六個月,這一次又是隱藏在城外的一支精騎突襲唐軍大營,又是城內守軍意圖大規模出城作戰。
無不說明城內糧草快要耗儘了。
眼下距離最終分出勝負不遠了,應該需要防範到時候敵軍大規模潰逃,儘可能將洛陽城內羯族守軍全部殲滅!
劉紹同意張信的提議,很快分出五路兵馬,同時前往攻占伊闕關、大穀關、軒轅關、孟津關、旋門關。
每一路兵馬都由一個營的步卒與一個隊的騎兵組成,總共是一千零三十多人。
預計付出傷亡攻下來以後,還能有九百到一千人駐守。
無論是伊闕關、大穀關、軒轅關、孟津關、旋門關,還是最開始便被唐軍攻下來的函穀關,都是為了拱衛洛陽城而建立,而非防備洛陽城。
甚至為了防止出現叛變,有些關隘從洛陽方向去攻擊,不比去攻擊一座近乎沒有城牆的城鎮困難多少。
洛陽城內的羯族大將軍石虎也需要儘可能的集中力量在一處,而且也怕被唐軍各個擊破,所以不敢留守過多兵力在伊闕關、大穀關、軒轅關、孟津關、旋門關等關隘。
五個關隘加在一起的羯族守軍士兵都不到兩千人,平均每個關隘不過三百多人,還都不是精銳。
從洛陽城過去這五個關隘,最遠的是旋門關,有一百三十多裡,其餘四個都在百裡以內。
三天時間,劉紹陸續收到捷報,五個關隘全部被攻了下來,總共傷亡近四百人。
值得一提的是,分兵出去以後,洛陽城外的唐軍總兵力降到了五萬以下,隻還剩四萬九千三百多人,其中騎兵三萬一千多,步卒一萬七千多。
洛陽城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羯族大將軍石虎也陸續得到洛陽周邊各關隘被唐軍攻占的消息,這讓他臉色更加陰沉。
原本數日前的那一戰,就已經是他急迫之下的冒險了。
過去十多年,他在戰場上很少在沒有足夠把握的情況下冒然出擊,而數日前那一戰,他卻是在連兩成把握都沒有的情況下選擇出擊。
不錯,數日前石虎下令隱藏在城外的五千羯族精銳騎兵突襲唐軍大營,以及城內守軍嘗試出城作戰,整體的取勝把握,石虎連兩成都沒有!
那一戰的失敗,董超與五千騎兵都完全沒了消息,石虎隻能當是全軍覆沒了。
而城內出去的也留了近五千條性命在外麵。
事實上,城內出去的守軍,損失並不是近五千,而是超過五千!
因為進城的士兵之中也有不少傷兵,比如中了一兩支箭矢,但箭矢插中的並不是要害,當時人還能走還能跑,還能自己回到城內。
羯族守軍可沒有唐軍對傷兵的救治手段。
身上中了一兩支箭矢的羯族士兵,後續流血過多,或者傷口感染,死亡的比例遠比唐軍傷兵要高。
同時,城牆上弓箭手對城外唐軍射箭,唐軍弓箭手時不時也會回應一些箭矢到城牆上,幾處城門樓總計傷亡四十多人。
才三天時間過去,城內便死了近百傷兵,後續還會死一些。
預計最終城內守軍士兵數量會降低到八萬三千以下。
原本城內形勢就很緊迫了,數日前那一戰失敗,無疑加重了形勢的緊迫。
城內庫存糧草數量越來越少,就算石虎寧願直接率軍出城與唐軍決戰,也不願意把士兵餓瘦導致綜合戰鬥力下降。
然而,唐軍騎兵在各個城門外監視。
最主要是唐軍還有一支重甲騎兵。
他想要率軍直接出城與唐軍決戰,那也得唐軍願意等城內守軍出城,願意決戰才行。否則大軍才出城沒多少人,唐軍重甲騎兵就衝上來了。
城牆上弓箭手無法阻擊唐軍重甲騎兵靠近城牆,而出城的士兵數量還少的時候,哪怕匆忙組成軍陣,也擋不住唐軍重甲騎兵的衝鋒,無法掩護更多守軍士兵從城內出來。
哪怕是夜晚出城,雙方士兵的視野都被漆黑夜色限製,混戰在一起的話,甚至會分不清敵我。
可是唐軍未必就需要衝上來混戰,隻要一支千人的唐軍軍陣逼近密集射箭,同樣能把出城的羯族守軍射得一片大亂,最終還是做不到全軍出城與唐軍決戰。
總之,唐軍明顯是避免與城內羯族守軍決戰,選擇繼續與城內羯族守軍這麼消耗下去,大家繼續比拚糧草。
喜歡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請大家收藏:()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