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是真打算信守承諾饒了那三個想要打開城門投降的守軍主將的性命。
不過,僅限於那三個主將個人,其他守軍士兵可不包含在內。
那三個人的小心思,劉紹豈會不知。
所謂的得到可保一命的承諾便願意打開城門投降,實際上如果僅僅隻是為了保命,在唐軍兵臨城下之前直接棄城而逃,同樣也是能夠保命。
他們實際想的是,保得性命的同時,順勢歸順大唐,成為大唐王朝的官吏。
按照以前的先例,一般願意打開城門投降的人,城池裡麵原有的文官武將,有不小的概率會被留用,成為新統治者的地方官吏。
劉紹所謂答應承諾饒他們性命,隻是在大軍進城以後,直接將他們單獨一個人驅趕出城。
至於出了城以後,在野外有沒有人又把他們殺了,這就不關唐軍的事情了。
劉紹信守承諾不是要做給胡人看,而是要做給唐軍上下看。
雖然唐軍將士都仇恨胡人,恨不得把所有胡人屠儘,劉紹對胡人出爾反爾唐軍將士都能理解,也都支持這麼做,甚至覺得就該這麼做。
但深層次思考,劉紹畢竟還是出爾反爾了,會隱性的在唐軍將士內心深處埋下劉紹其實也是可以出爾反爾的種子。
總之,細節方麵,劉紹真出爾反爾的話,會遺留一絲絲隱患。
所以哪怕隻是做做表麵工作,與直接出爾反爾也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
接下來,唐軍就在滎陽郡兵分三路。
劉紹親自領兩萬兩千多唐軍士兵為中軍,先進攻陳留郡,後進攻濟陰郡、山陽郡、任城郡、泰山郡。
副帥張信領一萬四千左右唐軍士兵為北路軍,先進攻毗鄰黃河的東郡,後沿著黃河一路東進,進攻兗州的州城,再進攻東平國、濟北郡。
軍團長陳哼領一萬兩千左右唐軍士兵為南路軍,先向南進攻潁川郡,後再進攻陳郡、梁國、沛國、魯郡。
這便拿下了整個兗州和豫州北部。
三路大軍最後再一起攻入青州。
掃平青州以後,沿海南下徐州的,攻略淮河北岸剩下幾個郡。
南北兩路大軍,控製在距離劉紹所領中軍一百五十裡以內,方便從劉紹所領中軍用戰馬往南北兩路大軍運輸糧草物資。
劉紹親自率領的中軍,按照進攻路線,麵臨的壓力並不是最大的。
事實上,北路軍要時時防範黃河以北的羯趙軍隊渡過黃河南下,南路軍則需要防範司馬晉室的軍隊渡過淮河可能的威脅。
之所以還是中路軍兵力最多,不是因為劉紹這個大唐太子兼大軍統帥所在,需要牌麵。
主要還是因為糧草供應的問題,有劉紹親自在場,可以直接接收常建新從現代時空送過來的糧草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