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倒不是近三萬五千晉軍士兵一個不剩的全部被唐軍殲滅,還是跑掉了五六十個人的。
隻不過這五六十個人,幾乎都在各處躲著根本不敢出來,更彆論找到機會逃回到淮河南岸去。
為首的唐軍士兵也不廢話,拿出俘虜的世家門閥出身晉軍將領的名冊,並且說出具體價碼。
“總計三萬五千黃金,隻要黃金,八天之內湊足這個數量就可以領人回去,若是超過時間還沒有湊足,那麼便也做好在淮河水裡撈取他們首級的準備!”
對於那群晉軍之中世家門閥出身的將領,劉紹不打算挨個開價,而是直接打包一個總價。
三萬五千兩黃金折合都不到一噸,並不算多,一個大一些的世家門閥都有可能湊出來。
如果說這個時代,華夏這片大地上有五百噸黃金,那麼可能是北方有兩百五十噸以下,南方有兩百五十噸以上。
這些年世家門閥大量南遷,很多東西不好攜帶,但黃金這玩意這並不難攜帶,基本上家族裡麵囤積有的黃金,當初都全部帶著一起南下了。
名冊交到這名東晉郡守級官員手中。
正常來說,這種打包幾百名各級將領,讓人用黃金贖回去,是一種非常羞辱的舉動。
但凡有點風骨,都拉不下那個麵子贖回去一群敗軍之將。
然而,司馬晉室朝廷的世家門閥,甚至包括司馬皇室在內,真要是有風骨這種玩意,也不至於把好好的漢家錦繡山河霍霍成這般淒慘的模樣。
更何況,名冊裡麵涉及的世家門閥,不是一家兩家,就連王、謝、桓三個頂級世家門閥都全部在內,統帥謝鐵還是謝氏當代扛鼎之一。
彆說接下名冊的這名郡守他隻是一個郡守,哪怕是晉帝司馬衍麵對這麼一份名冊,也不敢冒然做決定。
把名冊和價碼送到以後,幾名唐軍士兵便渡河回到淮河北岸。
而接下名冊的這名郡守官員,則是馬不停蹄把名冊送去建康,讓朝中的各世家門閥的家主,以及晉帝司馬衍商議做決定。
渡江晉軍全軍覆沒,唐軍飲馬淮河,以及唐軍要用數百名世家門閥出身的各級晉軍將領換取三萬五千兩黃金一事,同時傳到建康。
一時之間,朝野震動。
有人傳播謠言,唐軍已經渡過淮河,正向建康殺來,以至於建康城內人心惶惶。
當然,所謂的人心惶惶指的是一眾世家門閥,對於普通底層百姓而言,大唐也是漢家王朝,隻要不是胡人王朝他們都不在意究竟是被晉室統治,還是被大唐統治。
不過,世家門閥的勢力在這個時代,尤其是東晉區域,太強大了,普通底層百姓的心理根本無關緊要,世家門閥的態度就代表了一切。
恐慌肯定是要安撫的,隻過了兩個時辰時間,便由王、謝、桓三大世家門閥,以及司馬皇室一起出麵,向其他世家門閥證明,唐軍並沒有渡河。
接下來,眾世家門閥一起商議,是否要贖回被唐軍俘虜的幾百個世家門閥出身的北伐晉軍各級將領。
經過兩天時間商議。
最終一眾世家門閥找到了合適的借口。
“世間人才最為重要,有幾百位各級將領,朝廷便能頃刻間再組織一支數萬大軍。劉紹逆賊為三萬五千兩黃金便放回各世家幾百位有才能的子弟,正是他愚蠢的表現……”
這話裡麵的心態,隻是各世家門閥明麵上的心態。
事實上,各世家門閥最真實的心態是,他們即不是不滿北伐的近三萬五千晉軍被劉紹率領唐軍殲滅,也不是不滿劉紹用幾百名世家門閥出身的晉軍各級將領勒索他們三萬五千兩黃金。
他們最不滿的是,為什麼劉紹不收服幾百名世家門閥出身的晉軍各級將領,把他們融入唐軍之中,為大唐效力?
自漢末以來,各諸侯都以人才為第一重要資本。
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在各世家門閥眼中,北伐的近三萬五千晉軍,如果說整體價值是十,那麼幾百名各級將領的價值占比便至少七成,其餘三萬四千左右普通士兵的價值最多隻占三成。
但是唐軍卻偏偏隻留了那些普通士兵,其餘各級將領居然拿來換取黃金?
黃金再貴重都是死物,豈能與人才相提並論!
如果幾百名世家門閥出身的各級將領被唐軍俘虜以後,能直接編入唐軍裡麵,為大唐效力,那麼遲早有一天其中有人能爬到高位,能代表各世家門閥的利益。
就如三國時期一樣,很多世家在魏蜀吳三國都有子弟效命,無論最終哪一家取得天下,各世家都能占有一席之地。
古代時空這邊消息傳遞極為不便,大唐的勢力剛剛觸及淮河,大唐很多情況,東晉的世家門閥都還不清楚。
他們不知道大唐文官並不直接從世家門閥裡麵挑選人才,而是搞了一套科舉入仕製度。大唐武將更不直接以世家門閥培養出來的子弟為人才,而是必須以軍功來獲取相應將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如果知道這些,相信東晉境內所有世家門閥都會極度敵視大唐。
當然,東晉境內的世家門閥是否敵視大唐,並不在大唐的考慮範圍之內,大唐有絕對的實力無視這些世家門閥的態度。
回到這筆交易上麵,劉紹開價三萬五千兩黃金,價碼並不算高。
東晉境內各世家門閥一起湊這些黃金,猶如九牛一毛,他們便也沒想過討價還價。
第八天的時候,黃金運過淮河,劉紹也遵守承諾,把幾百名世家門閥出身的晉軍各級將領放了回去。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將三萬五千兩黃金送過淮河的人之中,有謝氏掌權者混在其中,想要親眼近距離觀看唐軍的軍容。
雖然謝氏掌權者並沒有看到太大規模的唐軍騎兵,僅能看到接收黃金,以及在淮河北岸邊遊弋的總共也就幾百名唐軍騎兵的身影。
但是唐軍騎兵身上樣式精美的盔甲,人人著甲,加上唐軍騎兵個個肌肉健碩,眼神凶悍,一看就是身經百戰的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