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空的十二月二十六日說的是農曆,事實上常建新所處現代時空這邊已經是陽曆一月下旬。
不過古代時空那邊隻還有四天就到春節了,而常建新所處現代時空這邊卻還要大半個月才到春節。
因為今年有閏六月,一整年有三百八十多天,到陽曆二月十七才是春節,細算起來還有足足二十三天,比古代時空那邊晚十九天。
劉紹率軍從距離洛陽二十多裡的營地出發,向北穿過芒山,直接在洛陽段黃河渡河,進入還在羯趙控製的河內郡區域以後,向西走萁關進入大唐控製的河東郡。
最終打算從河東郡的汾陰縣境內渡過黃河,突入關中!
從東殺入關中有三條道,其一是走河東郡向西渡過黃河,其二是從弘農郡走潼關,其三是從南陽郡走武關!
其中最難突破的是潼關,因為潼關扼守黃河與華山之間的要道,易守難攻,號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其次是武關,因為武關不僅險要,且山道極長,最後想進入關中還得打破藍田大營,這座秦國時期為了防範楚國從武關攻擊依山而建造的營寨,說是營寨,其實相當於是一座大型關隘。
最容易突破的無疑是直接從河東郡西渡黃河。
春秋時期,秦國和晉國相爭,無論是秦國攻打晉國,還是晉國攻打秦國,大都是從河東郡段黃河渡河。
河東郡段黃河渡口,兩岸都建造有一座城池專門監視黃河。
黃河東岸的城池在春秋戰國時期叫做魏邑,現在叫做汾陰。
黃河西岸的城池在春秋戰國時期叫做少梁,現在叫做夏陽。
從關中夏陽縣渡過黃河,攻占汾陰縣以後,可以直接突入河東平原,而從河東郡汾陰縣渡過黃河,攻占夏陽縣以後,可以直接突入關中平原。
無論是夏陽還是汾陰,雖扼守黃河渡口,但卻都隻是正常的城池,隻要能順利渡過黃河,無論攻打夏陽還是攻打汾陰,都比攻打潼關或者武關容易。
如果是春夏秋三季時間點,黃河河水奔騰,想要順利渡過黃河再攻下汾陰或許夏陽,那麼不會比直接強攻潼關容易多少。
然而若是在冬季,尤其是第一場雪下了過後一個月以後,寒冷的天氣將河水凍住,讓人可以直接徒步過河,那麼順利渡過黃河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了。
古代時空這邊,小冰河期還沒有完全過去,天氣比常建新所處現代時空同一地點要冷十度左右。
如果是弘農郡、洛陽段黃河,那麼冬季河麵很少出現完全封凍的情況。
但是夏陽和汾陰比弘農郡與洛陽更往北幾百裡,天氣更加寒冷,每到冬天都有少則三四十裡,長則上百裡長的河麵會被完全封凍。
春秋時期,秦國之所以在夏陽建造城池防禦,晉國之所以在汾陰建造城池防禦,自然便是因為這一段黃河每到冬季,一般都會完全封凍。
“快,務必趕在除夕當晚抵達汾陰!”
劉紹在率領唐軍進入河東郡地界以後,立刻下令以隻比急行軍慢,卻比正常行軍快上不少的速度行軍。
他要趁著黃河西岸駐守的匈奴人,得到羯趙偽帝石勒放棄攻打大唐青州撤兵回了鄴城的消息之前渡過黃河。
因為認知裡大唐軍隊應該在青州抵禦石勒親自率領的羯趙十二萬大軍,黃河西岸的匈奴人肯定沒有多少防備。
匈奴人在東漢時期便南下歸附,兩三百年下來,加上入主中原也有二十多年了,已經漢化了不少,除夕和春節在匈奴人眼裡同樣是非常重大的節日。
可想而知,除夕和春節這兩天,匈奴人內心必定更加鬆懈。
另外,匈奴漢趙偽朝雖然才建立二十多年,但是內部卻已然腐朽。
常建新所處現代時空的曆史上,匈奴漢趙偽朝之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屢戰屢敗,迅速被羯趙滅亡,便是因為它的腐朽。
一個腐朽的王朝,往往各方麵都很拉胯。
朝廷拉胯,下麵的人同樣拉胯。
正常的朝廷,正常的將領守著黃河西岸的夏陽渡口這樣的要地,又處於寒冬河麵完全封凍的時間段,肯定會時時警惕。
不過一個拉胯的朝廷,加上一個拉胯的將領,他便直接認定大唐正在青州全力抵禦羯趙軍隊,絕對不可能渡河攻打關中,所以毫無警惕之心。
事實上,夏陽縣城內有四千多匈奴漢趙守軍,城外距離城池十多裡,距離黃河接近十裡的軍營內有兩萬匈奴漢趙士兵。
負責黃河防線的匈奴主將就在軍營裡麵,正常來說他應該安排人手,每天二十四小時來回監視已經完全封凍的黃河河麵,一旦發現有敵軍渡河,立刻率領軍營內的士兵出去阻擊!
然而,匈奴主將自從來到夏陽上任,便每日飲酒。
尤其是寒冬臘月,天氣寒冷,他的中軍大帳每日生火烤羊,吃飽喝足就直接抱著美女睡覺。
正所謂上行下效,主將都全無警惕之心,下麵的普通士兵便更加懶惰,也是儘可能不出軍營,就算出軍營也隻找個背風的地方躲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完全封凍的黃河河麵,不僅無遮無攔,還本身就是一塊平整的大冰塊,風從河麵吹過來,那真是又大又刺骨。
被安排出來監視河麵的匈奴漢趙士兵,沒有一個是在黃河附近的,最近的一個小隊都躲在距離黃河岸邊足足兩三裡的一個背風位置生火取暖,打算熬到自己巡視的時間過去,便返回軍營輪換。
至於頂著寒風時刻監視黃河河麵,誰愛監視誰去監視,反正大家偷懶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每天從軍營輪換出來的人都形成了默契,誰也不舉報誰。
而且他們自信,就算有人舉報到將軍麵前,能不能叫得醒喝醉酒抱著美女睡的將軍是一回事,將軍會不會懲罰他們又是另一回事。
“噠噠,噠噠……”
第一隊唐軍騎兵踏上封凍的黃河河麵。
後續大隊唐軍騎兵陸續踏上冰麵,騎兵在前,騎著普通馬匹的步卒在後。
……
兩萬八千多人,以及四萬多匹馬,這麼大規模的過河。
但凡匈奴人注意一些河麵,必然能發現唐軍騎兵正在大規模過河,而且由於冰滑,唐軍騎兵過冰麵的速度並不快,匈奴人完全有時間將消息及時傳回軍營。
可惜匈奴人完全沒有警惕之心,完全不注意河麵,以至於唐軍全部都過了河,居然都還沒有被匈奴人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