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如此,劉紹還派遣大量斥候小隊,獵殺一切看到的有可能傳遞消息的遊騎!
在這般嚴謹安排下,唐軍過了頜陽縣,又逼近臨晉縣。
同樣有一支兩千人的唐軍騎兵先主力大軍一步殺到臨晉縣城下,提前把臨晉縣城圍了。
“隻要再過臨晉縣,距離長安城便不到三百裡了。”
“傳令圍困頜陽縣的六十三團,可以放棄圍城,急行軍與主力大軍會合了。”
劉紹也傳令給圍困臨晉縣的唐軍騎兵,等主力大軍離開臨晉縣大約一個時辰以後,便也放棄圍困臨晉縣城,追趕主力大軍會合。
再往後便不需要繼續這麼嚴密封鎖消息了,屆時可以考慮直接轉為光明正大行軍。
因為距離長安城越近,人口越密集,城池越多,與其費心費力封鎖消息卻難有很好的效果,不如光明正大一些。
很快唐軍過了臨晉縣。
正如劉紹所預料的那般,進入距離長安城三百裡以內範圍之後,人口密集,城池密集,再想封鎖消息已經不可能了。
唐軍畢竟是一支近三萬人,四萬多匹馬的部隊,殺進關中的動靜本身就很大,能撐到過了臨晉縣才被發現以後將消息送去長安城,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而要問唐軍是怎麼知道消息已經無法封鎖了,隻看附近突然出現一些主動靠近過來探查消息的匈奴騎兵就知道了。
“傳令各斥候小隊全力獵殺膽敢出現在大軍所過方圓十裡的所有遊騎!”
接下來,唐軍轉隱蔽行軍,隱蔽不斷接近長安城,為光明正大行軍,氣勢洶洶不斷接近長安城。
這一瞬間,整個關中平原之前的氣氛被打破。
猶如高壓天降,壓得匈奴漢趙偽朝上下幾乎窒息,所有剛聽到消息的匈奴漢趙偽朝的人都下意識毛骨悚然,寒氣直冒。
單純的消息傳遞比騎兵急行軍都還要快許多。
冬季河流結冰,利於唐軍行軍的同時,也利於匈奴人將消息傳到長安城。
不到一天時間,唐軍殺進關中,而且已經過了臨晉縣,距離長安城僅還有不到三百裡的消息傳到長安城。
“什麼?數萬唐軍?還殺進關中了?”
匈奴漢趙偽朝皇帝劉熙剛聽到消息的時候難以置信,還以為是自己幻聽。
他眼睛死死的盯著將消息傳遞來的這個人,憤怒的咆哮:“哪來的數萬唐軍,數萬唐軍!”
“數萬是多少萬?還距離長安城已經不到三百裡了?怎麼會有這種事情,怎麼現在才呈到朕麵前……”
咆哮過後,他立刻意識到絕對沒有人敢傳這種假消息到他麵前,那麼隻能說消息肯定是真的。
可這真就太突然了,太驚悚了!
唐軍從什麼地方殺進關中的,潼關還是夏陽?可無論潼關還是夏陽,距離長安城都超過四百裡。
最後唐軍到底是怎麼都殺到距離長安城不到三百裡,才有消息傳到長安城?
潼關或者夏陽的守將,以及接近長安城一路上的各郡縣怎麼不將消息報上來?
難不成他們都投降唐軍了?
越想劉熙臉色越鐵青,臉色鐵青的同時又難掩目光中的驚恐,真可謂驚、怒、恐交加!若是一個上了年紀的人,怕是在如此情緒刺激下,腦血管都要爆掉了。
“消息傳到長安城要時間,現在唐軍已經到什麼地方,或許距離長安城已經不到二百裡,每時每刻唐軍都更接近長安城……”
劉熙嘴唇哆哆嗦嗦,不斷自言自語。
這個時候,同樣也才得到消息的匈奴漢趙偽朝各文武重臣,急忙來皇宮求見劉熙商議此事。
不說劉熙與匈奴漢趙偽朝各文武百官這邊怎麼商議。
唐軍方麵。
在劉熙與匈奴漢趙偽朝各文武百官得到消息的同一時間,唐軍過路萬年縣附近,即將渡過涇河,且距離長安城隻還有一百八十多裡。
還真就如同匈奴漢趙偽帝劉熙胡思亂想的那樣,唐軍距離長安城已經不到二百裡。
“準備過涇河,斥候儘量散開警戒,防止敵軍趁我大軍過河之際突襲。”劉紹向全軍下達命令。
雖然涇河結冰,大軍可以直接踏著冰麵過河。
但冰麵畢竟空曠沒有任何遮掩,且很滑,將士們需要小心緩慢跨過冰麵。
一旦有敵軍趁機突襲阻擊,哪怕隻是小股敵軍,大軍匆忙應對,也很可能出現不小的傷亡。
不管怎麼樣,兵凶戰危,隻要是戰爭,縱然己方有絕對的實力,也必須小心,總之小心無大錯!
長安城,自從第一個消息傳到,後麵便陸續有消息傳來,有時候半個時辰,有時候一兩個時辰就會再傳來一個消息。
“什麼,唐軍一路上不攻打任何城池,全部繞過直撲長安城而來?”匈奴漢趙偽朝的太尉滿臉震驚。
太尉乃武將最高階,能爬到這個位置,縱然是一個已經腐朽的王朝,那也至少有些帶兵打仗的經驗。
他從來沒有遇上過這種事情,完全脫離軍事常識,根本就是在冒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不拿下一路上的各郡縣城池,如何保證糧道安全?而糧道可是一支軍隊的生命線,再強大的軍隊,沒有糧道的話,也容易不戰自潰。
況且不拿下一路上的各城池,豈非孤軍深入,就不怕遭到四麵八方圍困,全軍覆沒嗎?
誰人能有這種膽色,一個出色的統帥又豈敢有這種膽色,這是拿全軍上下的性命開玩笑,縱然統帥自己有這種膽色,下麵的中下層將領,以及普通士卒也都不是傻子,不怕出現軍心動蕩嗎?
“率領唐軍的是誰?”太尉詢問傳遞消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