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另外一萬四千雜胡騎兵,雜胡實力弱小,且派係複雜,誰也不肯,也不敢先衝到最前沿去與唐軍廝殺,便緊跟著羌氐步卒的進擊速度。
諸胡聯軍以步卒的速度進擊,遠比騎兵慢。
而應對右翼戰場的唐軍,因為有一千重甲騎兵,為保持人與戰馬的體力,也不急著全速衝鋒,其他輕甲騎兵需要跟在重甲騎兵後麵作戰,等重甲騎兵衝垮敵軍以後,他們好大殺特殺被衝垮衝散的敵軍士兵,自然也不急著全速衝鋒。
右翼戰場雙方進擊速度都不快,自然便也沒有左翼戰場那邊雙方都是輕甲騎兵快速進擊,接戰時間早。
左翼戰場的兩萬八千羌氐騎兵,先與迎戰的五千九百多唐軍騎兵接戰。
箭矢對射,接戰混戰在一起。
過程與最早試探性交戰的中間戰場一萬羌族騎兵與兩千兩百多唐軍騎兵,並沒有多少區彆,僅僅隻是規模多大了一些罷了。
中間戰場的一萬羌族騎兵以四倍半左右的兵力優勢,不是兩千兩百多唐軍騎兵的對手。
左翼戰場上兩萬八千羌氐騎兵對五千九百多唐軍騎兵,雖然兵力優勢更大一些,達到接近五倍,但也沒好到哪去。
初初接戰,唐軍騎兵全員都配備有長兵器馬槊,相較於隻是少部分配有長槍的羌氐騎兵而言,更占一些優勢。
疊加唐軍騎兵更凶悍的戰意,更旺盛的軍心士氣,以及防護能力更強大得多的鋼製甲片盔甲。
每一名唐軍騎兵倒下,便相應有八名九名羌氐騎兵倒下。
剛接戰那百個呼吸內的時間,左翼戰場的唐軍騎兵也同樣打出了近乎一比十的傷亡比。
後續傷亡比雖然在縮小,但同樣能維持在平均一比五左右。
左翼戰場兩軍接戰大約二三十個呼吸時間,右翼戰場那邊,也終於開始接戰。
雙方距離還有幾十米的時候,諸胡聯軍便朝唐軍傾瀉過去密集箭雨。
麵對密集箭雨,唐軍那邊,一千重甲騎兵在前,他們絲毫不反擊,硬扛密集箭雨繼續朝諸胡聯軍殺過去。
“鏘!鏘!鏘……”
箭矢射中唐軍騎兵人身上的重甲,或者戰馬身上的重甲,皆無法破甲造成殺傷。
雖然唐軍騎兵人與戰馬都有眼睛部位是沒有防護的,但人與戰馬都有本能,想直接射中人或者戰馬的眼睛概率極低。
足足承受了一千多支箭矢,才有一匹戰馬倒黴被射中眼睛,嘶鳴著亂竄,卻也沒有直接栽倒。
其他唐軍重甲騎兵絲毫不受影響,繼續向前進擊。
“衝!”
當雙方前沿距離縮短到僅還有二三十米的時候,唐軍重甲騎兵軍團長辛去疾才大喝一聲,一馬當先,帶著唐軍重甲騎兵開始全速衝鋒。
“轟隆隆!”
戰馬與人身上的重甲加在一起,足足一百多斤重,再加上人與戰馬本身的重量,以及頂配版馬槊與橫刀的重量,足足一千三四百斤重。
大半噸重量的鋼鐵怪獸,戰馬的四蹄又都釘有馬蹄鐵,全速衝鋒時候踩出來的聲音,每一下都震顫人心。
一千唐軍重甲騎兵全速衝鋒產生的動靜,簡直比五千普通騎兵聽上去看上去威勢還要更盛,更震撼。
“射!”
“咻!咻!”
有羌氐步卒或者雜胡騎兵,在雙方距離僅十幾米射出箭矢。
這樣的近距離,已經是弓箭能發揮的最大威力了。
然而,就是這樣近的距離,射出箭矢的羌氐步卒或者雜胡騎兵,他們卻清楚的看到,箭矢命中以後,卻仍然沒有一支箭矢能破甲。
這一幕,讓最前沿的羌氐步卒或者雜胡騎兵,無不瞪大了雙眼,神色滿是驚恐。
哪怕來不及多想,僅靠人的本能,也意識得到這麼近距離的箭矢都沒有一支能破甲,接戰以後怕是他們手中的兵器砍中,估計也一樣破不了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相當於對方站著不動讓你砍,你可能都傷不了對方,這讓人還怎麼看得到勝利的希望?
還未真正接戰,就已經有羌氐士兵或者雜胡士兵心態崩了,士氣戰意全無。
這種情況,但凡真正接戰,這些心態已經崩了,士氣戰意全無的羌氐士兵或者雜胡士兵,必然一觸即潰。
好在左翼戰場的諸胡聯軍足有三萬八千人馬,能直觀看到唐軍重甲騎人馬皆披甲,且近距離硬抗密集箭雨卻毫發無損的,畢竟隻是衝在最前沿的極少部分羌氐士兵或者雜胡士兵。
更後方的大多數羌氐士兵或者雜胡士兵,他們是看不到的,軍心士氣不至於在真正接戰之前就受到影響。
“嘭!嘭!”
兩軍真正接戰,唐軍重甲騎兵一頭撞擊進羌氐步卒軍陣,或者雜胡騎兵隊形之中。
頂配版馬槊捅刺,掃、削。
本身唐軍重甲騎兵就是五十名普通士兵之中才選出一人,天生力氣比普通人大一些,疊加戰馬衝速帶來的力道,被正麵捅中的羌氐士兵或者雜胡騎兵,無不被整個捅穿。
甚至有唐軍重甲騎兵手中馬槊,直接同時穿了兩名羌氐士兵或者雜胡騎兵。
掃、削類型的攻擊方式,雖然沒有正麵捅中那麼強大的貫穿力道,卻也足以破掉羌氐士兵身上僅僅單層鐵片輕甲。
有羌氐士兵被掃中胸口,盔甲被強勢掃爛的同時,馬槊還近乎將人也直接掃成兩截!
重甲騎兵放在這個時代,就是絕對無敵的兵種。
他們隻會被同樣是重甲騎兵打敗,或者敵軍數量過多,活生生讓他們殺到累脫力。
真正對付重甲騎兵集群的方法,按照正常發展的話,得三四十年以後才會陸續有人想出來,卻也頂多隻是拉回一些傷亡比,而不是什麼克製!
喜歡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請大家收藏:()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