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羌氐兩胡首領親自帶著來攻殺劉紹,想要擒賊先擒王的這支一萬羌氐騎兵正在崩潰。
中間戰場的一萬羌族騎兵早已經潰敗,右翼戰場上的三萬八千羌氐步卒與雜胡騎兵也已經在全線潰敗的過程中。
左翼戰場上的兩萬八千羌氐騎兵情況略好一些,但明顯也多撐不了多久,哪怕不被其他戰場的潰敗影響也撐不了一刻鐘,若被其他戰場影響,更是連半刻鐘也撐不了,會被裹挾著一起全線潰敗。
“走!”
大勢已去,羌氐兩胡首領都顧不得其他,都想先保住自己的性命。
他們毫不猶豫在身邊僅剩的親衛騎兵護衛下,向後潰逃!
一邊騎著戰馬狂奔,一邊他們也滿嘴苦澀,看來漢人此番是真的重新崛起了,無可阻擋!
以前誰敢相信,兩萬多漢兵組成的唐軍殺進關中,不僅連敗十餘萬匈奴漢趙軍隊,把匈奴漢趙朝廷給滅了,還連帶著殺到隴西四郡,擊敗他們八萬六千諸胡聯軍。
兩萬多唐軍啊,殺進關中前後加在一起都不到一個月,便總共殲滅連同匈奴人在內,諸胡二十萬左右兵馬。
此戰過後,不僅是他們羌氐兩胡,關中其他胡人也再沒有正麵抵抗唐軍的力量!
左翼戰場上的羌氐騎兵,果然也被其他戰場潰逃的胡人潰兵裹挾,也迅速全線崩潰。
剛開戰時諸胡聯軍八萬六千人,其實到眼下也就傷亡了兩成出頭,大約一萬八千出頭。
正常應該能承受三成左右綜合傷亡率,也就是說傷亡達到兩萬六千左右才會承受不住開始崩潰,之所以對傷亡的承受能力下降這麼多,全因唐軍戰鬥力相較於諸胡聯軍拉開太大。
尤其是唐軍重甲騎兵與重甲陌刀兵堪稱刀槍不入,幾乎單方麵殺戮帶來的衝擊過大,衝潰了諸胡聯軍士兵的心理防線,大大拉低他們對傷亡的承受能力。
眼下剩餘六萬七千多諸胡聯軍士兵全線潰敗,正在往戰場四麵八方任何一處能逃命的位置竄逃。
唐軍瘋狂追殺!
這一刻,劉紹事先預設戰場,專門挑選在此處與諸胡聯軍決戰的作用也體現出來了。
潰逃的諸胡聯軍士兵這片戰場,無法同時向四麵八方逃散,不至於漫山遍野都是諸胡聯軍潰兵。
而是除了唐軍身後一條道以外,其他地方僅有三條道路可逃。
諸胡聯軍潰兵必須先從這三條道路逃出這片戰場,才能夠不被限製的向四麵八方,漫山遍野的跑。
也隻有大量潰兵同時從四麵八方,漫山遍野的跑,才能增加唐軍追殺的難度,有更大概率逃出生天,逃出更多人。
諸胡聯軍潰兵潰逃受到限製,反過來更是更利於唐軍在後麵追殺。
還剩下一千零七十多的唐軍重甲騎兵,以及還剩下七百五十多的唐軍重甲陌刀兵,不好追殺太遠,那些胡人騎兵他們是沒辦法追的,不過那些羌氐步卒卻跑不過唐軍重甲騎兵。
唐軍重甲騎兵截住那些羌氐步卒以後,唐軍重甲陌刀兵又趕上去一起殺戮。
麵對唐軍重甲騎兵加重甲陌刀兵,羌氐步卒是真真正正的被單方麵殺戮,被斬殺數十人都未必能讓一名唐軍重甲騎兵或者重甲陌刀兵受傷。
除了兩萬左右羌氐步卒,其餘大約四萬六七千諸胡騎兵,則隻能靠還剩下一萬兩千多騎的唐軍輕甲騎兵去追殺。
不僅是此處地形更利於唐軍騎兵追殺。
唐軍騎兵本身相較於諸胡騎兵潰兵也更能跑。
首先,開戰之前唐軍便已經提前了兩天抵達戰場,在戰場以逸待勞,而今天早上的時候,諸胡聯軍才從幾十裡位置行軍到戰場。
雖然諸胡聯軍儘量在行軍過程中節省人與戰馬的體力,但畢竟來到戰場的時候也消耗了一部分體力了。
也就是說,眼下唐軍騎兵的戰馬,是要比諸胡聯軍騎兵的戰馬保有更多體力的。
另外,唐軍騎兵所有戰馬都釘有馬蹄鐵,在這還處於寒冬的時節,土地被凍得很硬,有些地方還有積雪,釘有馬蹄鐵的戰馬奔跑同樣的距離絕對比沒釘有馬蹄鐵的普通戰馬更省體力,甚至本身也跑得更快些許。
諸胡騎兵潰敗過程中,還在戰場區域便被砍殺四五千騎。
跑進三條穀道以後,在這長達兩裡多的穀道,又被唐軍騎兵斬殺或者攔截俘虜接近兩萬騎,其中俘虜一萬三千多騎。
“放下兵器,從馬背上下來,全部到那條溝穀裡去!”
唐軍騎兵主要收繳俘虜的諸胡聯軍潰兵的兵器與戰馬,然後將他們趕到一處三麵高的溝穀之中,唐軍騎兵隻留七八百騎在這裡看管,其餘唐軍騎兵繼續追殺其他諸胡聯軍潰兵。
跑出這片潰逃範圍遭到限製的區域以後,諸胡騎兵隻剩下兩萬一千多騎。
沒了限製,諸胡聯軍潰兵立刻分散向四麵八方奔逃,增強自己逃掉的成功概率的同時,增加唐軍騎兵追殺的難度。
諸胡聯軍騎兵分散向四麵八方潰逃,唐軍騎兵便也分散向四麵八方追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後續的追殺對唐軍騎兵來說更加困難,但追出來的唐軍騎兵也還有一萬一千多騎。
這可不是說每一名唐軍騎兵隻能死追一名諸胡聯軍騎兵,而是一名唐軍騎兵追上一名諸胡聯軍騎兵將之斬殺以後,便又能繼續追殺其他諸胡聯軍騎兵。
潰逃過程中的諸胡聯軍騎兵個個都如同驚弓之鳥,要麼他們沒有被追上,一旦被追上,驚恐畏懼之下根本沒有什麼反抗之力,輕易就被唐軍騎兵砍殺。
十幾名諸胡聯軍騎兵在潰逃過程中被斬殺,都未必有一名唐軍騎兵傷亡。
唐軍騎兵依靠座下戰馬體力保有量,以及奔跑同樣距離更省力的優勢下,死追到底,五十裡,一百裡。
其實跑出五十裡以後,雙方的追逐已經從可視距離,變成了一邊搜索一邊追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