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勒是胡人三巨頭之中最清楚唐軍戰鬥力的人。
當年涑水以北那場,他率領四萬五千百戰精銳,與兩萬五千唐軍野外迎麵硬碰硬決戰慘敗,帶給他的心理陰影太大了。
加上這三年唐軍對羯趙的接連勝利,他預感如果隻是唐軍兩倍多兵力的話,直接與唐軍野戰硬碰硬決戰,他們慘敗的概率將非常大。
所以他最是極力避免與唐軍野外硬碰硬決戰。
他想要的是唐軍強攻他們聯軍堅守的營寨,或者依托的城池。
依靠做為防守方的天然有利地位,同時唐軍做為進攻方的劣勢地位,增加勝算!
唐軍目的則完全相反,想讓諸胡聯軍離開他們構築多時的營寨、城池,到那些平坦開闊,沒有提前建設有層層營寨的天然野外,正麵硬碰硬決戰。
現在就看哪一方先忍不住按照對方預想的方式決戰。
“太子殿下,前方三十裡便是大興縣,城內依舊隻有不到三千羯胡守軍。”斥候將消息稟報給劉紹。
劉紹點了點頭,而後對著傳令兵下令道:“讓大軍加速行軍,今天晚上在大興縣紮營宿夜!”
對於石勒為什麼沒有趕在唐軍殺到大興縣之前,多派遣兵馬進駐大興縣,依托大興縣城防守,讓唐軍強攻大興縣城,借助大興縣城防大量殺傷唐軍。
這自然是因為石勒沒法這麼做。
諸胡聯軍大部隊守在一處處營寨,想要往大興縣城派遣兵馬,便必須要從營寨直接抽調兵力趕過去。
唐軍騎兵不是吃素的,營寨內的胡人兵馬一旦離開營寨前往大興縣城,絕對有很大概率在途中遭遇唐軍騎兵的攔截。
彼時那支胡人兵馬將不得不與唐軍騎兵直接在純野外硬碰硬廝殺。
那可是石勒極力避免的與唐軍交戰的方式。
所以石勒選擇了直接不往大興縣派駐兵馬,隻以大興縣城原有的守備士兵死守大興縣城。
甚至石勒並不在意大興縣城丟失,他現在隻能賭唐軍隨軍攜帶的糧草遲早要耗儘,一旦唐軍糧草撐不住,唐軍便隻能轉過頭來強攻聯軍營寨,進入他最希望看到的兩軍決戰方式。
趕在傍晚之前,十三萬八千左右唐軍抵達大興縣城下。
大興縣雖然隻是一個普通縣城,城牆不過六米高,城內守軍也隻有不到三千,唐軍隻要強攻,絕對輕易就能攻下來,傷亡不會超過三百。
不過,哪怕不會付出超過三百傷亡,劉紹也不打算直接強攻大興縣城。
他來了一個圍三闕一,唐軍紮營宿夜的同時,將大興縣城東、西、南三個方向圍困起來,隻留一個北麵。
並且劉紹還下令在東、西、南三個方向城外各擺一個戰鼓,每隔半個時辰敲響一次類似攻城命令的鼓聲。
“雖說城內羯胡守軍也知道我大唐軍隊不太可能夜晚強行攻城,但每隔半個時辰的鼓聲卻還是能讓他們提心吊膽,驚恐萬分。”
“城內羯胡守軍本來就清楚,隻要我大唐軍隊強行攻城,他們無論如何都守不住。”
“疊加我們圍三闕一,給他們留了一條明晃晃的‘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