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唐軍殺到以前,四個郡的拓跋鮮卑駐軍將領便驚恐的帶著手上士兵放棄城池,向北逃回草原,並且隻來得及帶走一部分拓跋鮮卑部眾。
唐軍輕而易舉收複定襄、雲中、九原、朔方等四郡。
相較於遼東的慕容鮮卑隻逃走了一萬三千多殘兵,與六萬左右慕容鮮卑和宇文鮮卑部眾。
並州北部的拓跋鮮卑則是總共逃走了兩萬一千多殘兵,與五萬多拓跋鮮卑部眾。
雖然士兵和部眾的總人數是差不多的。
但拓跋鮮卑全部是一個整體,且多了八千士兵,而慕容鮮卑殘兵裡麵有一定數量的宇文鮮卑和段部鮮卑出身的士兵,帶走的部眾裡麵也有慕容鮮卑、宇文鮮卑都有。
不難猜測,慕容鮮卑殘兵與部眾大概率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發生內亂。
要麼重新分裂為慕容鮮卑、宇文鮮卑、段部鮮卑三部,要麼慕容鮮卑殘餘勢力再次遭遇重創。
因此,同樣退回草原,拓跋鮮卑殘存的力量絕對遠優於慕容鮮卑。
……
劉紹沒有太關注已經退回草原的鮮卑諸部。
他率領唐軍一路抵達朔方郡以後,目光看向內河套區域。
自從東漢初年,漢朝將內附的南匈奴安置在內河套區域至今,已接近三百年。
原先隻有南匈奴人,可隨著時間流逝,不斷有其他雜胡也進入這片區域和匈奴人雜居。
同時,東漢末年,中原大亂,已經在內河套區域發展了近兩百年的匈奴不斷壯大,嚴重威脅關中安全。
西晉八王之亂,中原王朝國力遭受重創,致使五胡亂花。
匈奴人竟然成了胡人滅亡西晉王朝,占據中原的主力。
“漢朝的仁慈,造成了這片區域變為嚴重威脅關中安定的禍源,給漢家帶來巨大災害。”
“不能再讓這片區域繼續做為威脅關中的禍源了,便由大唐來將這塊禍源徹底清除,將這片區域重新收歸漢家統禦!”
劉紹心意堅定,在平城與九原、朔方、雲中、定襄等郡縣總共留下一萬兩千多兵馬以後,率領其餘四萬七千左右唐軍,自朔方郡渡過黃河南下,殺進內河套區域。
由於掃平慕容鮮卑和拓跋鮮卑過程中得到大量戰馬,四萬七千唐軍不僅全部都有戰馬代步,還每人兩匹戰馬換乘,另外還有上萬匹戰馬專門用作馱運物資。
內河套區域的胡人以匈奴赫連部落為首,在當初西河郡之戰以前,總共擁有四萬出頭兵馬。
不過,西河郡之戰被唐軍殲滅一萬多,便隻剩不到三萬兵馬。
這點力量,彆說對抗足足四萬七千唐軍騎兵了,就算隻對付一個五千人的唐軍騎兵軍團,都必然打不過。
畢竟內河套區域的胡人軍隊,著甲率連半成都不到。
全員穿著傳統鐵製甲片輕甲的羯趙百戰精騎,對抗唐軍騎兵尚且出現二點五比一的懸殊戰損比,內河套區域的這些幾乎無人著甲的胡人軍隊,與唐軍騎兵打出十比一的戰損比都很正常。
為了儘快解決內河套區域的胡人,劉紹直接兵分九路。
除了劉紹親自率領的一路有八千左右兵力以外,其他八路都是以軍團為單位,每個軍團為一路,每一路四千五百人到五千人。
每一名士兵帶兩匹戰馬,帶足壓縮餅乾和水,直接範圍性的將整個內河套區域清洗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