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萬唐軍主力在水軍戰船的輔助下,從廬江郡的安慶段渡江,攻打安慶縣城。
雖為縣城,但確是江防重鎮,城防不比郡城容易攻打多少。
當然,東晉水軍慘敗嚴重影響安慶城內東晉守軍的軍心士氣,加上唐軍攜帶大量攻城利器,包鋼皮特種大型攻城器械上百輛,三弓床弩上百架,回回炮兩百多架,神臂弩和清弓等強弓硬弩近四千張。
疊加唐軍旺盛無比的軍心士氣,精良無雙的兵器盔甲,讓唐軍士兵的單兵戰鬥力強大到恐怖的程度。
這樣的攻擊配置,已然是冷兵器時代的巔峰。
也隻有發展到明清時期,裝備有大量紅衣大炮軍隊的攻城能力可以強過眼下的唐軍。
可以說,除了潼關那種雄關,其他城池,沒有任何一座能在這樣的攻城配置下堅守超過三天時間!
事實也確實如此,安慶城內的萬餘東晉守軍,在唐軍開始攻城以後,隻堅持不到一個時辰就被攻破。
攻占安慶以後,唐軍自安慶水路並進,直撲建康。
另外,除了唐軍主力一路,還有從川蜀出來的兩萬唐軍,也在唐軍主力攻打安慶的時候,出夷陵,登陸長江南岸,殺向武陵郡和長沙郡,目標是拿下整個江漢平原。
麵對唐軍如此凶悍的兵鋒,加上己方水軍慘敗覆沒,建康城近乎無險可守的境地,東晉上下完全亂了。
上至晉明帝司馬衍,下至普通小官,無不驚懼。
尤其是晉明帝司馬衍與整個晉室皇族,他們比任何人都要恐懼。
如果說臣子還有投降的可能,那麼他們這些司馬皇族卻絕對沒有任何投降的可能。
因為大唐立國的時候就例數他們司馬皇族種種罪行,不承認司馬家正統皇室的地位,明著說司馬家乃篡位逆賊,罪大惡極,死不足惜。
晉室若是滅亡,他們這些司馬皇族絕對沒有好下場。
理論上來說,司馬皇族之外的文臣武將,他們是有投降這條路可以選擇的。
但是東晉文臣武將,尤其是建康城內的文臣武將,哪怕品階再小的官,也是世家門閥出身。
以大唐對世家門閥的態度,一旦晉室滅亡,大唐統一天下,那麼世家門閥的利益勢必嚴重受損,這是世家門閥難以忍受的。
況且,他們沒有在唐軍剛剛南下的時候直接選擇投降,而是所有世家門閥一起出力抵擋了一次。
現在水軍慘敗,唐軍即將兵臨建康城下,他們才選擇投降,連錦上添花都算不上,沒人敢確定大唐會不會饒了他們。
總之,現在才想要投降,有些晚了!
就在晉明帝司馬衍的恐慌之中,世家門閥的猶豫之中,唐軍一路勢如破竹。
池州、銅陵、蕪湖等長江沿岸重鎮接連被唐軍攻克。
沒幾天時間,唐軍便殺到距離建康城僅有不到二百裡距離。
哪怕純按照步卒軍隊的行軍速度,唐軍也將在四天時間以內殺到建康城下。
“怎麼這麼快,我們的大軍呢,攔住他們啊,攔住他們啊!”
晉明帝司馬衍已經快瘋了。
他一方麵下旨太尉桓田率領六萬東晉軍隊前往當塗抵抗,一方麵瘋狂加高加固建康城防,一方麵又下旨東晉各郡縣勤王兵馬到建康城勤王。
東晉現在還有十一萬兵馬,讓太尉桓田帶走六萬以後,還剩下五萬防守建康。
之所以不是把十一萬兵馬全部集中在建康城內防守。
主要原因是建康城內塞不下那麼多兵馬,更沒有足夠的糧食養那麼多兵馬,隻有僅留最精銳的五萬,城內糧食才能在唐軍圍城的時候,堅持一個月以上時間。
關於晉明帝的勤王聖旨,其實以東晉各世家門閥的力量,如果肯團結一致,全力動員勤王的話,至少還能湊出六七萬兵出來。
隻不過各世家門閥團結一致的概率很小,願意傾儘全力到建康城勤王的概率更小。
喜歡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請大家收藏:()古今物資交換助我暴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