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宇前世,香江四大家族的形成,正是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間形成的。其中,四大家族主要以地產業為基礎,然後在地產業的基礎上向外延伸,除了進一步鞏固四大家族地產業的壟斷,更是涉及到收購多家上市公司。
這裡麵比較特殊的正是郭德勝家族。
郭德勝家族不像李加成家族和李肇基家族,其核心主要是地產業,收購的上市公司不多。
這裡麵,還真的是涉及到一家上市公司。
正是九龍巴士。
郭德勝的新鴻基公司除了涉及到地產業的上遊和下遊全部產業鏈,甚至涉及到上百家附屬公司外,其在1980年,盯上了當時的上市公司九龍巴士和中戶巴士。
郭德勝家族看中兩家巴士集團,並不是看中兩家巴士線路帶來的收益,而是看中兩家巴士幾十年積累下來的優質土地。
其中,九龍巴士這幾個股東,持有的股份不多,股份比較分散,郭德勝家族根本不需要花費多大力氣,也就直接吞掉了當時的九龍巴士。
相反,差不多時間,鷹君集團旗下的百利保公司的大股東羅鷹石父子在七十年代初也大力發展地產,也是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盯上了中華巴士和九龍巴士擁有龐大的優質土地。
隻是,羅家盯上的九龍巴士已經被當時郭德勝家族捷足先登,郭德勝盯上的中華巴士,還沒有來得及收購,羅家聯合當時的韋理對中華巴士進行收購,最終,中華巴士的顏家反而保住了中華巴士。
從這兩個收購案來說。
包宇知道,中華巴士和九龍巴士不一樣,在於中華巴士有大股東顏家,非常頑強抵抗新鴻基郭氏家族,鷹君集團的羅家父子,以及韋理的狙擊。
現在已經是1978年末,包宇知道,無論是九龍巴士,還是中華巴士,他都不可能等到郭德勝家族或者羅鷹石家族出手,他再出手。
包宇把目光從那幅香江地圖上收回來,看著麵前這幾位下屬。
“你們有坐過香江巴士嗎?”
在國內一般叫公交車,在香江則是叫做巴士。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國內公交車是國營的,但是,在香江,公交車是屬於私人的。
“老板,我以前經常坐公交車。”曹誌明說道。
至於麥理思,南希,林高演有坐過,但是,很少,自己有車的情況下,也就很少坐香江的巴士。
“此次叫你們來,就是商量收購中華巴士和九龍巴士的事。”
老板要收購中華巴士和九龍巴士?
在座這幾個人相互看了一眼,除了興奮更是驚訝。
香江的土地不少,隻是,很多是不屬於開發範圍,擁有優質土地的,基本上都是以前積累下來的。
很明顯,香江這兩家陸地交通,不但壟斷了香江全部的巴士線路,更重要是持有大量的優質土地。
“誌明,你先和大家說說,已經買入了多少九龍巴士和中華巴士的股份。”
“老板,中華巴士方麵,我們暗中買入了15左右的股份,九龍巴士則是買入了18股份。”
也就是說,現在包宇和環球投資公司是中華巴士第二大股東,僅次於中華巴士最大股東顏家。
九龍巴士方麵,則已經是第一大股東,遠遠超過九龍巴士其他股東。
總的來說,包宇考慮到前世的時候,要收購這兩家公司。
那麼他到底要先難後易,還是先易後難。
所謂先難後易,那就是先收購中華巴士,但是,一定會遭到中華巴士顏家的強烈抵抗,然後可能引入其他資本來抵抗包家的收購。
至於收購九龍巴士,相比起中華巴士來說,則是要容易許多,因為現在包家已經是最大股東,九龍巴士對於其他資本收購,反抗沒有那麼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