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他們在安保維持秩序下,現在隊伍已經排得很長了。
除此之外,那些在環球投資中心大廈參加完新聞發布會後,回到報社整理那些內容和照片,得知很多香江市民已經在排隊。
那些記者立刻又趕過來。
對於這些記者來說,此次包家父子將鯨吞怡和三大上市公司,可能會是具有非常大的曆史意義和價值。
而且,在這次之後,很難再看到有這樣動輒上百億港幣的大規模收購了。
“你好,我是星島日報的記者,請問你那麼早過來這裡排隊,是要登記怡和集團的股票嗎?”那位星島日報的女記者拿著麥克風看向旁邊一位中年男子問道。
“是的。”
“先生,不知道你有多少股怡和集團的股票?可以透露一下嗎?”
“我啊?我不是很多,我也就1200股而已。”
1200股?
按照45港幣每股?
算下來全部登記賣給包家父子,這價值港幣,這也是一大筆錢了。
“那還有其他股票嗎?”
“我還有800股怡和證券公司的股票。”
800股怡和證券公司股票?
如果按照25港幣每股,算下來也價值港幣。
“先生,那你算下來可以獲得七八萬港幣,值不少錢了。”
“這點錢還算一般般,我們隻是跟著包家父子的身後喝點湯而已。”這位中年男子說道。
那位星島日報的記者又去采訪其他排隊的散戶。
基本上都是持有幾百股到上千股不等的。
至於幾千股,甚至上萬股,幾萬股這些,可能也有,但是,應該不多。
基本上都是普通散戶,也就是幾百股到上千股不等。
對於這次,如果能夠成功登記把那些股票賣給包家父子,他們確實是可以喝點湯的。
越來越多的散戶出來排隊。
也有許多報刊的記者進行采訪。
幾個小時過去。
時間來到淩晨的五點多。
此時,香江的街道上已經開始熱鬨起來。
上早班的上早班。
排隊等著坐車回公司的,排隊等車。
當然,現在最讓這些上早班市民驚訝的是,那些報亭老板都紛紛在說昨晚香江爆發了一個很重要的爆炸性新聞。
那就是包家父子要吞掉已經有一百多年曆史的英資大洋行怡和集團及其兩大上市公司。
那些市民聽說後,立刻紛紛拿出零鈔購買早報。
今早香江各大報刊的早報,無論是最受歡迎的東方日報,星島日報,明報,成報,都是暢銷一空,根本不夠賣。
不但如此,原來銷量已經漲到兩三萬份的香江財經報刊信報,昨晚淩晨引發的五萬份早報已經全部都賣光。
以至於信報老板林山木讓附屬印刷公司那邊加印,爭取突破記錄,看看能不能賣出八萬份?
畢竟,當初曹誌明離開信報的時候,信報每日的銷量也就是幾千到一萬份左右。
如今,因為那位包少爺和包船王的一係列收購,讓信報的銷量翻了好幾倍。
如果能夠突破八萬份,那正是當初他離開金庸明報前的銷量了。
喜歡家族百年,從港島開始崛起請大家收藏:()家族百年,從港島開始崛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