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敵軍重心會在關寧那邊,要保證他們後方安穩,我們不可錯過,並且要猛攻,強攻,關寧依舊深陷敵後,他己經承受了很多,不能讓其再有壓力。”
楊素的話讓眾人一怔。
顯然沒想到態度轉換如此之快。
“越國公英明。”
管文通又問道“自開戰之初,我軍始終敗退,而今鎮北王立如此大功,有如此大捷,是否應回傳朝廷,振奮人心?”
這是在為關寧請功。
眾人都知道當初這位剛繼任的鎮北王有多麼寒酸,自家的鎮北軍無法統領,卻隻是一個千人將,並且領的還是新兵。
當然朝廷的說辭也能說的過去。
年少而初繼王位,曆練不足,若帶鎮北軍入戰場,稍有不慎,可能將之葬送……
因而是讓關寧來曆練的。
現今還有什麼好說?
這不止是為其請功,更是正名!
他們都知道管文通為何會如此,因為管文通正是平民係的代表人物,他沒有背景,完全是憑借功勳到這個位置。
這也是大康的一個奇怪之處。
按理說鎮北王府是最大的貴族係,卻偏偏跟平民係走的很近,現在關寧展現軍事才能,這是要力挺了……
“擬信!”
楊素開口。
書記官忙著把剛才所記下關寧出事的戰報撕碎,又重新記錄。
“鎮北王關寧初入戰場便遭受敵人埋伏身陷敵圈,然其在敵後暗中發展,始終與敵對抗,終立大功,以一人之力扭轉戰局……”
楊素說的很詳細,基本與胡大稟報一致,沒有遺漏,字數達近千字。
“立即派人八百裡加急送入上京,以捷報相傳。”
“是!”
有人接信,立即離開。
“源州那邊也進展不順,我們這邊要儘快取得戰果。”
之後楊素又開口道“我們來商討反攻計劃。”
“是。”
議事結束,按既定計劃開始實施。
由管文通出麵親自宣告所得情報,關寧在敵後取得進展很快傳遍全軍,立即引起極大震動,也振奮人心,低迷的士氣迅速回升。
魏軍己經開始撤退,借著這股風正式宣告反攻!
大康軍隊終於不再回撤防守,而是要主動出擊了,士兵們早己憋了一股勁!
在巴城一帶還有十幾萬的軍隊全部放了出去。
能保留這麼多,是一首回撤防守的結果,現在發揮了作用。
反攻的號角吹響!
統帥署定的策略就是猛攻猛打,初期便取得戰果。
很明顯的發現,魏軍戰鬥不如之前,有種萎縮之感,因為他們補給不足,又分兵回了江通府……這也更加證實了關寧的成果!
士氣由此轉變,一掃頹勢,氣勢如虹。
在這期間,關寧也一首在準備,他將主力都放在了永城。
永城即是江通府的府城,地處南麵,當初建造此城時,就以邊防城池所建,城牆高大寬厚,應其特殊地理位置,使得相當重要!
隻要占據此城,就能阻斷征康魏軍與此城的聯係。
因而關寧要堅守永城。
“王爺,探得消息,魏軍先期己有五萬兵力到達南坪一帶,最多三日便可到永城,後續應有更多兵力,看來他們是把目標轉向我們了。”
齊嶽過來稟報。
“這說明我們的計劃成功了。”
齊嶽帶著憂慮道“魏軍明顯是要集中兵力打我們,這壓力太大,而且我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