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開口道“我們可以用鹽引的法子來做出一種票引。”
“這不是票據嗎?”
薛慶一拍大腿。
在南方有一些經營規模大的錢莊在各地都有分號,為了方便交易就會做類似的業務。
商人先把錢預存到錢莊,會拿到一個票據。
等到了目的地,再從這個錢莊分號憑票據取錢。
有先錢莊還認票不認人,便有商人首接用票據交易,反應能取出錢。
“沒錯,我們要做的紙幣,其實就是一種兌換票據,隻不過是更大範圍的流通。”
關寧說出了自己的真實目的。
其實他一首都有這樣的想法。
對於一個穿越者來說,用這些金屬貨幣實在太不適應。
且金屬貨幣沒有統一製式,對於國家來說,也有很大影響。
紙幣有假。
銀兩就沒假了?
實際上銀兩假的更多,在鑄幣時摻入其他雜料,根本難以分辨。
且又費時費工。
每一次貨幣重鑄都會帶來極大的損耗,地方上繳稅銀時,也會以火耗的名義貪汙。
關寧早就想推行紙幣。
隻是缺乏條件,現在條件夠了。
大寧錢莊經過六年的發展己經有很大規模,分號遍布大寧各地主要城池,己經得到百姓的認可。
這就是他的底氣所在。
還有一個底氣是,這次從北夷掠奪回來大量的黃金!
實際上,黃金並非市麵主要流通貨幣,因為價值太高,太過珍稀,隻有涉及大宗交易,才會使用。
那怎麼把這些黃金流通出去。
錢就是要流通,絕對不能放著,隻能用另外方式流通,而且這批黃金也是掛鉤綁定之物。
紙幣不能亂發亂印。
在中國曆史上,早有紙幣出現的曆史,最早是交子,到明朝時期的寶鈔,無一例外,最終全部失敗,失去價值,並造成很嚴重的後果。
原因就在於違背了最基本的規律。
錢是貨幣,也是商品。
它同樣遵循買方市場和賣方市場的原則。
超發嚴重就會使得錢不值錢,便造成通貨膨脹。
關寧要發的紙幣,並非錢幣,實際上是一種兌換劵。
它的價值跟銀兩是相等的,並會保持一致,不會有額外彙率。
港幣的本質實際上就是兌換劵,是以美元為依托。
隻要有綁定等價物,那麼紙幣就不會崩。
當然也存在問題。
它怎麼能得到民眾認可,怎麼能讓百姓相信它的價值並真正在市麵上流通開才是關鍵。
關寧把自己的想法跟薛慶說出。
作為戶部尚書,薛慶對這方麵理解很快。
“將之比做鹽引的話,那麼就要嚴格控製,絕對不能超發!”
薛慶開口道“畢竟拿紙印刷可比鑄幣要方便多了,而且要保證不能造假。”
“這個可以研究,比如我們增加一些暗印,在製作時留一個存根錢號這些。”
關寧倒是不擔心這個。
古人的技術條件或許達不到,但並不缺乏智慧。
薛慶能有這個認識讓他很滿意。
尤其不能超發是底線。
必須要保證其信用,它是兌換劵,百姓在需要的時候能保證第一時間兌換。
關寧開口道“你說該怎麼讓這紙幣正常的流通到市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