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北國科技!
王立國這一周花了大量的時間,仔細的審閱了這些隨筆,在其中發現了巨大的價值。
這些想法背後的概念,或許有人在不同的論文或者文章中提出過,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沒有看到事實前,沒人把它們放在一起做對比,並如此清晰的總結出來。
一些細微的變化,當數量多到一定程度以後,量變就變成了質變。
這個筆記本身,實際上宣告光纖傳感器,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傳感器分類,獨立存在了!
成永興帶給這個時代,最有價值的東西不是一兩篇論文,或者一個天才,而是這些新的思路。
如果比做實驗,寫論文,他遠不如任何一個王立國以前帶過的學生。不客氣的講,他做實驗的熟練程度,甚至都趕不上每天認認真真的右天。
但他的新思路,就像在絕對不可能有門出現的牆上,推開了一扇又一扇新的門,每個門後又都出現了一個新的走廊。
順著這些走廊,大家又可以開始一個新的循環,精度提高再提高。
在一條新路剛被發現的時候,提高精度是很容易的。這個時候也是出成果最快的時候。
在新出現的思路上,反複的探索,不斷地加上一些約束條件,使精度點點滴滴的提高,這個過程中,就可以不斷的產生新的論文。
在一個方向上,連續的往前走,一個人走遠了,他就變成了這個領域的專家。
在一條路上,更多的人加入進來,小路就變成了大路。這實際上宣告了一個新的學科的成立或者是存在。
從學校的角度,這就形成了一個新的專業。即使形成不了專業,哪怕是是一個學科方向也是不錯的。
——————————————
“再加入?
王教授,您的意思是?”
成永興在話語裡聽出來彆樣的味道。人生閱曆雖然沒有增強他的情商,但增加了他的分析能力。
“就像你說的,光纖項目,很有潛力,我也同意。另外,這個項目繼續做下去,難度也是越來越大。我準備親自出麵,為這個項目立項,這樣才能繼續爭取相應的資源和條件。”
“…”
成永興不知道該怎麼回應。他做這個項目的目的,僅僅是對付幾篇說得過去的論文,為以後的學習和科研環境,創造些條件而已!
由於自己的緣故,乾擾了其它人的生活軌跡,這不是他所期望的。
“我曾想,我出麵以後,可以更好的為你創造些條件,但是沒有想到,計劃沒有變化快,看來要另做打算了。”
王立國一邊陳述,一邊也是理清思路。
成永興沒有發言,隻是默默的聽著。他的腦袋也是混亂的。
自己這麼一折騰,後果是好是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