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這部美食紀錄片,一定會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感覺,讓我們來欣賞一段精彩片段吧!”
緊跟在這些文字後麵的是一段視頻內容:
鏡頭下是一片青山綠水,雲霧繚繞中,一道年輕女孩的旁白聲響起:
“大涼山,生長著華夏西南地區最具標誌性的香料,花椒!這種原產華夏的植物果實,食用時以每秒50次的頻率,產生輕微刺痛、觸發神經!
這種奇妙的口感,華夏人稱之為‘麻’!”
隨著旁白的講述,一幀幀的鏡頭貼近了花椒樹,那一片蔥蔥鬱鬱的林葉尖,掩映著一枚枚直徑僅有零點幾公分,圓圓的青色花椒。
這一段也算是科普內容了,畢竟不是所有華夏人都知道花椒是長在樹上的。
叮咚咚!
旁白介紹到這裡的時候,單純且靈動的音樂伴奏響了起來。
而畫麵也切換到了另外一片青山掩映著綠水的地方,一名老翁坐在一座山巒上吸著旱煙,看著遠方。
在他旁邊還有著一個背簍,背簍裡麵滿是紅燦燦的辣椒,顏色很喜人。
“大婁山,土家族人懂得如何栽培出最好的朝天椒,其辣度可以達到50萬斯高維,這意味著需要用50萬倍的水,才能徹底稀釋它的辣味兒!”
鏡頭一轉,從老翁到了山間的田野,一名名頭戴鬥笠的農民伯伯、農民嬸嬸們,在田間采摘著紅豔豔的辣椒。
不提彆的,就單單隻是采摘辣椒的時候,身體掃過樹葉發出的‘唰唰’聲,以及采摘那一刻發出的‘哢嚓’聲,聽起來就很治愈。
“辣椒從美洲傳入華夏後,迅速生根發芽,逐漸取代本土的辛香料,成為美食的主角。”
嘩嘩嘩!
成簍的辣椒,嘩嘩倒進了一個大的笸籮裡麵,那發出的聲音傳入耳中,鼻尖仿佛都聞到了濃烈的辣味!
伴隨著躍動的音樂聲,畫麵出現了第三次轉變,驟然從寂靜、清新的山野田間,跳轉到喧囂都市。
這種從極靜到動態的轉變,說實話,多少是有些突兀的,如果能把轉場再做得自然一些,應該可以提升不少節目的觀賞度。
禿嚕、禿嚕……
“出發前,到鎮上吃一碗羊肉粉,是老何父子多年的習慣。”
鬨市的喧囂聲中,旁白的聲音顯得尤為重要。
畫麵中出現的是一家小飯館,一中、一青父子倆,正坐在同一張桌旁吃著早飯。
那種禿嚕羊肉粉的聲音,以及吃得幸福感滿滿的表情,確實很勾人食欲。
“當地羊肉切成薄片,米粉可寬、可細,直接用羊湯衝泡,最重要的點睛之筆,是加入羊油熬製的油辣椒,一碗下肚,四體通泰!”
旁白一如解說一樣,砧板上切著羊肉片、米粉下鍋撈起、白色的羊湯入碗、紅色的油辣子衝在香蔥上……
一時間,各種聲音、顏色、動作……過耳、入眼,如果一個人沒有吃飯的話,恐怕會被激地口舌生津。
“老板,拿一罐油辣子,好多錢哦?”
羊湯吃完了,小何在結賬的時候順手拿起了一罐擺在門口的、滿紅豔豔油辣椒的罐子。
“臨行前,小何還會帶上一罐油辣椒,這也是許多遠行的尊.義人必備的物品,專治各種水土不服!”
旁白解釋了小何購買油辣椒的理由,還特彆提出了一個詞‘專治各種水土不服’。
最後一句算是點睛之筆,不光做出了解釋,也是賦予了整段視頻‘新時代’的亮色。
‘專治各種不服’,這種網絡新詞都能熟練使用,難道還不‘新’嗎?